“其一,治理地方,当以民生为本。民者,国之根基也。根基稳固,则国家安宁;根基动摇,则国将不国。民生之要,首在温饱。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方能安居乐业,无后顾之忧。苏州丝绸业繁盛,然工人薪资微薄,难以养家,遂生纠纷。余设‘按产量定薪资’之制,立工坊协会之规,使劳有所得,资有所获,劳资和睦,产业兴隆。江南水乡,水利为要,田埂失修,河道淤塞,每逢梅雨,则洪水泛滥,百姓颗粒无收。余牵头修水利、固田埂、挖沟渠、建水塘,使旱涝保收,粮食充盈。民之温饱解决,则民心向背自明。然民生不止于温饱,更在于教化、医疗、交通之便利。余设义学、建医疗点、修道路,皆为使百姓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故曰:治民者,当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难,视百姓之疾苦为己之疾苦,视百姓之幸福为己之幸福。”
“其二,治理地方,当兼顾农商。农为邦之本,商为邦之脉。无农,则百姓无食,国家无粮;无商,则物资不通,经济不兴。苏州地处江南,土地肥沃,宜于农耕。余推广高产作物,改良种植技术,兴修水利,使农业产量大增,百姓粮仓充盈。然苏州之盛,亦在商业。丝绸、茶叶、瓷器等特产,名满天下。余规范丝绸业秩序,解决劳资纠纷,使商业健康发展;协助商人拓展销路,疏通河道,修缮道路,使物资流通顺畅。农兴则民富,商兴则城旺,农商并举,则地方繁荣。故曰:治地方者,不可重农轻商,亦不可重商轻农,当使农商互补,协同发展,方能相得益彰。”
“其三,治理地方,当明政策之要。政策者,治理之纲也。纲举则目张,政策得当,则事半功倍;政策失当,则事倍功半。然政策之要,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在于繁,而在于实。初至苏州,见部分政策虽好,然执行不力,流于形式,百姓未能受益。如赈灾粮款,虽有拨款,然层层克扣,真正到百姓手中者,十不及三;如水利修缮,虽有规划,然资金挪用,工程拖延,年复一年,终成隐患。余协助苏公,整顿吏治,严明纪律,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每一项政策出台前,必先深入调研,倾听百姓心声,征求官员意见,确保政策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政策出台后,必派人督查,跟踪问效,及时调整,避免形式主义。故曰:治地方者,既要善谋,制定合理之政策;更要善行,确保政策之落实。无谋不行,无行不果。”
“其四,治理地方,当广开言路。为政者,虽有圣明,然一人之见有限,众人之智无穷。故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既要听取官员之意见,官员身处治理一线,熟悉地方情况,其建议往往具有针对性;更要倾听百姓之心声,百姓是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也是直接受害者,其诉求最真实,其意见最宝贵。初至苏州,余深居府衙,所见所闻,多为官员呈报,以为苏州百姓安居乐业。然微服走访后才知,百姓之疾苦,官员往往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自此,余每月必微服走访数次,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作,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了解他们的真实诉求。许多问题的解决,许多政策的制定,皆源于百姓的建言献策。故曰:治地方者,当放下身段,深入民间,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唯有如此,方能制定出符合民心的政策,解决百姓真正关心的问题。”
“其五,治理地方,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为政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余身为太子,赴苏州历练,非为镀金,非为虚名,实为学习治理之道,为百姓办实事。故余始终以普通书生自居,穿布衣,食粗粮,与百姓同甘共苦。修水利时,余挽起衣袖,与百姓一同搬运砖石;访民情时,余坐在田埂上,与百姓一同拉家常。百姓见余无架子,肯听他们说话,肯为他们做事,才肯真心实意地信任我、支持我。对待官员,余则宽严相济,严以律纪,宽以待人。对于廉洁奉公、勤于政事者,予以表彰;对于贪赃枉法、玩忽职守者,予以严惩;对于偶有过失、真心悔改者,予以宽容。故曰:治地方者,必先正己,方能正人;必先爱人,方能被人爱。”
“一岁历练,转瞬即逝。苏州之水土,滋养我成长;苏州之百姓,教诲我良多。余深知,地方治理之道,博大精深,余所悟者,不过皮毛。然这一年的经历,让我明白,所谓治理,并非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而是脚踏实地的为民服务;并非追求表面的繁华,而是守护百姓的安宁。将来,余若登基为帝,必以此次历练为鉴,以民生为本,兼顾农商,明政策之要,广开言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努力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居乐业、幸福美满的生活。”
“江南一岁,受益终身。谨记于心,不敢或忘。景和九年二月,萧承泽书。”
写完最后一个字,萧承泽放下毛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烛光下,宣纸上的字迹苍劲有力,每一句话都饱含着他的真情实感与深刻感悟。这篇《江南历练心得》,不仅是他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更是他对治理之道的深刻思考,是他成长的见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