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张承把辽东郡的日常政务往三位名士和严纲、阎柔等人头上一丢,再次带上赵云和五千骑兵,以及几个从糜家船队“借调”(半强迫)来的老船工,一路南下,直奔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沓氽县(约今旅顺地区)。他记得这里港湾条件优越,是个建立水军基地的理想地点。
队伍行进到沓氽县境内,距离县城还有数十里的一片沿海丘陵地带时,前方探路的斥候突然快马回报:
“主公!前方海边有情况!大约百余名水匪,正在围攻一个……一个壮士!那壮士好生厉害,就一个人,凭着一张弓,躲在礁石后面,已经射翻了二十多个水匪了!箭无虚发!”
张承一听,眼睛顿时亮了:“一个人对抗一百多个?还箭无虚发?臂力过人?卧槽!这配置……听着怎么那么像东莱太史慈啊!”
他可是记得,太史慈这个时候好像就在辽东一带避难!这可是能和孙策打得有来有回的猛将兄!而且还是忠义之士!
“子龙!快!带人冲过去!把那帮水匪给老子冲散!务必把那位壮士救下来!态度好点!那可能是老子未来的水军大都督……候选人之一!”张承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
赵云领命,立刻率领一千骑兵,如同离弦之箭般冲了过去。
张承在后面心痒难耐,也催马跟上,远远就看到海边一片混乱的景象:百来个衣衫褴褛、手持鱼叉砍刀的水匪,正嗷嗷叫着,试图围攻一片巨大的礁石区。礁石后面,不时探出一个矫健的身影,弓弦响处,必有一名水匪应声而倒,箭矢力道极大,往往能穿透简陋的皮甲,甚至将人带得倒退几步!
“好箭法!”张承忍不住赞道。只见那人身影魁梧,即使在乱军之中,动作依旧沉稳迅捷,开弓、搭箭、瞄准、发射,一气呵成,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
赵云率领的骑兵如同旋风般杀到,马蹄声如雷,瞬间冲乱了水匪的阵脚。那些乌合之众哪里是精锐骑兵的对手,顿时哭爹喊娘,四散奔逃。
礁石后的壮士见有援兵,精神大振,更是连连发箭,精准地点射试图逃跑的水匪头目。
战斗很快结束,百余名水匪除了少数腿快跳海逃走的,大部分被歼灭或俘虏。
张承这才打马上前,来到那片礁石区。只见一个身高八尺有余、虎背熊腰、面容刚毅、年纪约莫二十七八的汉子,正提着弓从礁石后走出。他虽经历恶战,衣衫有几处破损,脸上也沾了些许血污和汗水,但眼神锐利如鹰,顾盼之间自有一股豪迈之气。他背上负着两截短戟,显然也精通近战。
“壮士神勇!一人独战群匪,箭术通神,令人钦佩!”张承跳下马来,脸上堆起自认为最和蔼可亲(实则依旧像土匪招安)的笑容,拱手道,“在下渔阳华雄,途经此地,幸会壮士!不知壮士高姓大名?”
那壮士打量了一下张承,又看了看他身后杀气腾腾、却军容严整的骑兵,尤其是目光在银甲白马的赵云身上停留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惊异,随即抱拳还礼,声如洪钟:“原来是威震北疆的华将军!在下东莱太史慈,多谢将军援手之恩!”
太史慈!果然是他!
张承心里乐开了花,感觉自己像是出门捡到了传国玉玺!他强压住扑上去拥抱的冲动,热情地拉住太史慈的手(感觉对方手掌粗糙有力,布满老茧):“哎呀!原来是太史子义!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啊!今日一见,果然英雄了得!子义怎会在此地与这些水匪遭遇?”
太史慈叹了口气,道:“慈因家乡琐事,避祸辽东,暂居于此地附近。今日出来巡查海边,不想撞见这伙水匪正在劫掠过往渔船,一时义愤,便出手阻拦,谁知他们人多势众,纠缠至今。若非将军及时赶到,慈今日恐怕要力竭于此了。”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子义真义士也!”张承竖起大拇指,心里盘算着怎么把这位义士忽悠上船,“这些水匪着实可恶,扰得沿海不宁!实不相瞒,雄此次前来沓氽,正是为了勘察地形,准备在此建立水军基地,扫清海患,保境安民!像子义这般文武双全的英雄豪杰,正是我水军急需的大才啊!不知子义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太史慈闻言,面露沉吟之色。他避祸辽东,本无意卷入纷争,但见华雄态度诚恳,麾下兵强马壮(尤其是那个白马将军,一看就是万人敌),又听闻他在渔阳、辽西的种种作为,似乎并非寻常割据军阀。而且,建立水军,清剿海盗,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张承见他犹豫,赶紧加码:“子义放心!在我这里,唯才是举,绝不论出身!你看我麾下,赵云赵子龙,原是白马义从;越吉曾是草原豪帅;就连刚投过来的管宁、国渊那些老学究,我也给他们找了……呃,是委以了重任!只要你有本事,在我这儿就有用武之地!水军初建,百废待兴,正需要子义这样的神射手和猛将统领!将来驰骋大海,扬威域外,岂不快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