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适时补充,声音依旧虚弱,但条理清晰:“主公此计,攻心为上。可辅以文化输出。令管宁先生组织人手,编写些简单易懂的《渔阳美食与养生》、《论辛辣食物驱寒补阳之功效》等小册子,随商队散发。再让乌桓骑兵在边境‘偶然’遗失几件限量版高领毛衣……多重刺激,使其民心生向往。”
“看看!还是奉孝懂我!”张承大力拍着郭嘉的肩膀(郭嘉被拍得一阵猛咳),“就这么办!田楷,商贸的事你负责,组织一支‘渔阳美食文化传播使团’,带上咱们最好的货,去找高句丽的商人‘友好交流’!严纲,你派点机灵的士兵伪装成商队护卫,顺便摸摸他们的边防底细!”
安排妥当,张承志得意满地总结:“等咱们的辣椒和毛衣统治了高句丽的餐桌和衣柜,他们的经济命脉就攥在老子手里了!到时候,还用得着动刀动枪?老子一断供,他们全国上下都得跪求老子发货!这就叫——杀人诛心,不见血!”
众将听得目瞪口呆,感觉主公这脑袋里装的东西,比那艘沉没的水泥船还要……天马行空。但仔细一想,好像……还真有点道理?
于是,一场针对高句丽的、“润物细无声”的经济文化入侵,悄然拉开了序幕。
渔阳的商队打着“睦邻友好,文化交流”的旗号,满载着香气扑鼻的火锅底料、滋味无穷的肉干、柔软暖和的毛衣,以及各种“渔阳精品”(包括但不限于雪花盐、英雄血、以及王铁柱出品的、丑得很有特色的水泥小摆件),浩浩荡荡地开赴高句丽边境。
起初,高句丽官方还保持警惕,限制交易数量和种类。但架不住渔阳货物质优价廉(初期甚至是半卖半送),尤其是那麻辣鲜香的调料和保暖舒适的毛衣,在高句丽寒冷的冬季里,简直就是救命的神物!
很快,边境的黑市就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高句丽的贵族们以能用上渔阳的火锅待客为荣,士兵们偷偷用军饷换取能让他们在寒夜中感到温暖的肉干和辣椒酱,甚至连高句丽王宫里的厨子,都开始偷偷研究渔阳菜谱……
正如张承所预料,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高句丽的国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瘪了下去,大量的人参、皮毛、药材等资源,源源不断地流向渔阳,换回那些让他们欲罢不能的“渔阳特产”。
消息传回渔阳,张承看着账本上再次飙升的进项和田楷汇报的“高句丽边境物价指数及民心满意度(美食版)调查报告”,乐得见牙不见眼。
“看见没?子龙!这就叫‘软刀子杀人’!比真刀真枪省钱省力还高效!”张承得意地啃着糜贞最新托人送来的(据说加了新配方)的辣条,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
赵云看着地图上高句丽的方向,沉默良久,最终缓缓吐出一句:“主公……此等战法,云,闻所未闻。”
“那是!老子可是开宗立派的!”张承恬不知耻地自夸,随即又想起一事,对郭嘉道:“奉孝,咱们也不能光搞经济。军事上也得给高句丽点压力,让他们没心思搞小动作。让阎柔在辽东边境多搞几次‘军事演习’,把咱们那几艘能浮起来的水泥船也拉出去溜溜,吓唬吓唬他们!”
郭嘉点头:“正该如此。虚实结合,方为上策。”
于是,就在中原各路诸侯为了地盘打得头破血流之时,北方的渔阳集团,却在张承的带领下,一边数着从长安“零元购”来的金山银山,一边用辣椒和毛衣不动声色地给高句丽“放血”,顺便疯狂搞内政建设,修路、练兵、造大船、研究黑科技……忙得不亦乐乎。
张承站在渔阳城头,看着城外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和远处操练的新军,再想想东边那个正被“麻辣陷阱”慢慢套牢的高句丽,只觉得心情无比舒畅。
“唉,无敌,就是这么寂寞且……充满辣味!”他深吸一口空气中弥漫的、混合了水泥粉尘和隐约火锅香气的复杂味道,感觉这就是幸福的味道。
喜欢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