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赵云率领的“渔阳龙骑”依旧保持着每日三十里的优雅速度,在并州境内晃悠。这一日,行至一处名为“野王县”的小城附近,天色渐晚,赵云便下令在城外河边扎营,生火造饭。
炊烟袅袅升起,士兵们熟练地支起锅灶,熬煮着渔阳特产“行军浓缩辣条汤”——这玩意儿往沸水里一扔,立刻化为一锅红油翻滚、香气扑鼻的汤底,再撒点干菜、粟米,就是一顿能让士卒们热汗淋漓、士气+1的简易火锅。
赵云负手立于河畔,看着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河水,冷峻的面容在暮色中更显棱角分明。他正默默背诵郭嘉编纂的《路过州郡标准应对手册(勤王特别版)》,忽听得不远处传来一阵争执声。
“老丈,你这草药也忒贵了!三捆干柴似的玩意儿,要换我半袋粟米?你怎不去抢!”一个火头军士兵正对着一个须发皆白、背着药篓的老者抱怨。
那老者面容清癯,身形瘦削,却自有一股岿然不动的气度,闻言也不恼,捋着胡须道:“此乃老夫翻越太行,于悬崖峭壁间采得的‘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疗伤圣药。若非急于赶路,盘缠用尽,莫说半袋粟米,便是十金亦不卖。”
火头军还要争辩,赵云已走了过来:“何事喧哗?”
士兵见是赵云,连忙行礼:“赵将军,这老丈要用草药换粮,开口就要半袋粟米,这……”
赵云目光落在那老者身上,见其虽衣衫简朴,风尘仆仆,但眼神清澈明亮,步履沉稳,不似寻常乡野郎中,便抱拳道:“老丈请了。在下赵云,不知老丈高姓大名?缘何至此?”
老者见赵云气度不凡,军队也纪律严明,遂还礼道:“老夫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人。云游四方,采药行医,途径此地,盘缠耗尽,故想以草药换些粮食。”
华佗?!
赵云心中一动。他虽不似郭嘉那般博览群书,但也听闻过这位名满天下的神医之名。主公(张承)时常念叨,说渔阳什么都好,就是缺个能“起死回生”、“包治百病”的神医坐镇,若能得华佗,堪比十万大军!
心念电转间,赵云面上依旧冷峻,但语气缓和了许多:“原来是华神医,失敬。些许粮食,何须用神医珍稀草药来换。”他转头对火头军道,“取一袋新粟米,再盛一碗热汤予华神医。”
华佗一愣,推辞道:“这如何使得?无功不受禄。”
赵云按照郭嘉手册里“遇到特殊人才如何忽悠”的章节指引,面无表情但语气诚恳地道:“神医悬壶济世,活人无数,功德无量。区区粮食,不足挂齿。且我渔阳华将军素来敬重贤士,尤重医者。曾言‘医者父母心,当与将士同功’。若神医不弃,我派一队人马护送神医前往渔阳,届时必有厚待。”
华佗本就对北地,尤其是这个近来声名鹊起、行事古怪的渔阳颇为好奇,此刻见赵云麾下军容整齐,士卒面色红润(辣的),连喝的热汤都香气奇特(辣条味的),又听闻渔阳之主如此重视医者,不由心动。他沉吟片刻,道:“如此……便叨扰将军了。只是老夫习惯步行,恐跟不上大军速度。”
“无妨,”赵云心中暗喜,面上依旧淡定,“神医可坐运粮车,正好领略沿途风光。”
华佗很快就被渔阳军队里各种“特色”所吸引。
首先是士兵们的健康状况好得惊人,几乎无人患病,偶有扭伤、风寒,恢复速度也远超常人。华佗好奇询问,士兵们纷纷掏出一种名为“渔阳特供辣条”的零嘴,自豪地表示:“华将军说了,每日一辣条,百病都不扰!”
华佗将信将疑地要来一根研究,被那霸道的麻辣味呛得连打三个喷嚏,仔细分辨其中成分,似乎有茱萸、生姜、花椒等多种药材的影子,但具体配伍……闻所未闻!他行医多年,第一次见到把“药”做得如此……美味且让人上瘾的。
其次,是军队的卫生习惯。士兵们早晚必用一种名为“水泥皂”(渔阳特产,灰色硬块,略带刺激性气味)的东西洗手洗脸,营地周围必挖深坑作为“五谷轮回之所”(厕所),并有专人负责用石灰掩埋。华佗大为赞叹:“此法大善!可防瘴疠,遏疫病!”
华佗对那位素未谋面的华将军,兴趣愈发浓厚。
几日后,队伍进入渔阳实际控制区。华佗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宽阔平整的水泥官道上,车马络绎不绝;道路两旁,是规划整齐的农田、辣椒园和冒着袅袅青烟的水泥工坊;往来百姓面色红润,衣着虽非绫罗绸缎,但厚实整洁,尤其是那统一的“渔阳款”毛衣,看得华佗啧啧称奇。更让他惊讶的是,路边竟有专门的“公共医疗点”,有穿着统一服饰的“赤脚郎中”(其实是经过基础培训的卫生员)在给百姓处理小伤小病,发放一种名为“板蓝根冲剂”(张承山寨版)的预防风寒的药汤。
“这……此地民生,竟已至此?”华佗感觉自己几十年的行医观受到了冲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