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絮眼中一暖,重重点头:“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护我大燕北疆无虞!”说罢,她大步流星地退出殿外,不多时,宫外便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与将士们的呐喊声,那是军队集结出发的信号。
送走飘絮,慕容复转而看向雪姬,神色缓和了些许:“飘絮守前线,安后方的重任,便落在你肩上了。”
雪姬眸中含忧,却思路清晰:“陛下,臣妾明白。边境战事起,流民必然激增,若安置不当,恐生内乱。臣妾愿往归义州主持赈灾安抚事宜。归义州地处北疆与中原之间,是流民南下的必经之路,且设有惠民署与粮仓,便于统筹调度。”
她早已在心中盘算妥当:“臣妾即刻启程,带同惠民署的官员与郎中,开仓放粮,救治伤员;再传谕沿途各州府,允许流民就近入籍耕种,免除三年赋税与徭役,发放种子与农具,让他们能安心定居,不至于流离失所。另外,臣妾前日走访云州时,得知当地有不少民间医者与药农,可召集他们一同前往归义州,充实医疗力量,避免疫病蔓延。”
慕容复赞许地点头:“想得周全。民心是根本,稳住流民,便是稳住后方。朕派御史台御史李德裕随你同往,严查赈灾粮款克扣、官员舞弊之事,有犯者,无论官职大小,立斩不赦!”
他走到案前,提笔写下一道手谕:“持此手谕,你可调动沿途各州府的粮草、药材与人力,若有官员拒不配合,先斩后奏。”
雪姬接过手谕,郑重收好:“臣妾定不负陛下所托,妥善安置流民,守护好大燕的后方。”她看向慕容复,眼中满是坚定,“陛下坐镇京城,运筹帷幄,也要保重龙体。前线与后方的消息,臣妾会随时派人奏报。”
慕容复微微颔首,看着雪姬转身离去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此刻的他,既是大燕的帝王,也是她们的依靠。他必须沉着冷静,统筹全局,方能化解这场危机。
雪姬离开后,慕容复立刻召集三省六部的官员议事。章和殿内,气氛凝重,官员们神色各异,有担忧,有焦虑,也有跃跃欲试者。
“陛下,匈奴来势汹汹,昆仑关失守,边军溃散,需尽快派遣大军增援,方能稳住战局!”兵部尚书上前奏道。
“不妥。”中书令摇摇头,“我朝主力军队多在中原与南疆,若尽数调往北疆,恐南方空虚。且匈奴善骑射,机动性强,我军长途奔袭,疲惫不堪,未必能占得便宜。”
“那依中书令之见,该如何是好?”有人追问。
慕容复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中书令所言有理。我朝不宜大规模调遣中原主力,以免顾此失彼。当前之计,是以雁门关为核心,加固防线,消耗敌军锐气;同时,断其粮道,联络西域臣服部落,从侧后牵制匈奴;后方则全力安置流民,保障粮草供应,稳定民心。”
他看向户部尚书:“国库尚有存银与粮草,即刻调拨三百万两白银、五十万石粮食、十万斤药材运往归义州与雁门关,确保前线将士与流民有粮吃、有药医。”
“臣领命!”户部尚书躬身应道。
“吏部尚书,”慕容复又道,“选派二十名干练官员,前往归义州协助雪姬处理流民安置与地方事务,务必做到各司其职,高效运转。”
“臣遵旨!”
“此外,”慕容复目光扫过众官员,“传朕谕旨,全国各州府暂停一切非必要的工程建设,节省开支,全力支援北疆战事;民间富商若有捐粮捐钱支援前线者,予以表彰,捐额丰厚者,可授予荣誉官职。”
众官员纷纷领旨,章和殿内的气氛渐渐从慌乱转为有序。慕容复知道,这场危机不仅是对大燕军事实力的考验,更是对朝政运转、民心向背的考验。他必须统筹兼顾,面面俱到,方能渡过难关。
飘絮率领五千轻骑锐卒,日夜兼程,向雁门关疾驰而去。这支军队是禁军精锐,将士们个个身经百战,骑术精湛,武器精良。飘絮一身银甲,手持长枪,身先士卒,马蹄踏过尘土飞扬的官道,身后的将士们紧随其后,气势如虹。
沿途之上,随处可见流离失所的边民,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拖家带口,向南逃亡。看到飘絮的军队,不少边民眼中燃起希望,纷纷上前哭诉匈奴的暴行。
“将军,救救我们吧!匈奴人烧了我们的房子,杀了我们的亲人,还抢走了我们的粮食!”一位老妇人跪在路边,拉着飘絮的马缰,泣不成声。
飘絮勒住马缰,心中一痛。她翻身下马,扶起老妇人,沉声道:“老人家,放心吧,朝廷派我们来支援雁门关,一定会把匈奴人赶出去,还你们一个安稳的家园。”她转头对副将道:“传令下去,沿途收拢溃散的边军,登记造册,编入队伍;再分出部分粮草,发放给逃亡的边民,指引他们前往归义州,那里有皇后娘娘主持赈灾,会妥善安置他们。”
“是,将军!”副将领命而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陆小夜的传奇请大家收藏:(m.20xs.org)陆小夜的传奇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