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林鸿彬参加完第五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后就是暑假了,然后就带着祝晓燕和两个孩子往老家赶。
林锡颖和林锡铭一路上叽叽喳喳个不停,眼睛里满是对老家的期待。
在孩子眼里,回老家就意味着能追着村里的小伙伴跑、能在田埂上捉蚂蚱,还有太爷爷太奶奶准备的糕点,比待在学校有趣多了。
安顿好,林鸿彬就被爷爷叫住了:“小彬啊,你明天去鞋厂看一看,就在公社造纸厂那里。”
“好的,爷爷!”
“死老头子,啊彬才刚到家你就给他派活了?都不让他多休息休息?”
“他能在家几天?过两天又得去上班了!不得抓紧把事情处理了?”
“就你有理!”奶奶使劲的拍了爷爷的胳膊。
第二天,林鸿彬就骑车去了造纸厂,远远就看到造纸厂门口又挂了一块牌子:“过洋鞋厂”。
一进厂门,就隐约能听到里面传来的机器声。
林鸿彬直接进车间。
看到林鸿彬进来,认识的人赶紧打招呼:“诶哦,鸿彬,回来了!”
林建新听到声音,赶紧迎接上来,身上还带了点不知道何物的碎屑:“大哥,你回来了!”
林鸿彬环顾着厂房,疑惑地问道:“怎么把厂房选在这里?不在蒲阳鞋厂旁边建厂?那边不是更集中,还能互相照应吗?”
林建新挠了挠头,解释道:“别提了,蒲阳那边不肯批地,说我们集体的小厂不符合规划,而且就算找到空地,大多也缺水缺电,机器根本没法正常运转。
还是这里方便,小造纸厂一年也开工不了几天,厂房闲着也是闲着,公社那边不仅没收钱,就是让我们多招些工人。”
“那还行,”林鸿彬点点头,又想起运输的事,“就是运输成本会不会高一些?原材料运进来、成品运出去,来回跑可不近。”
“也没高多少!”林建新赶紧说,
“这不经常有空车来古邑、青云山,运粮种和和其他货物,我们都跟车队打过招呼了,让他们顺带把材料捎过来,把成品捎出去,运费低的很,划算。”
林鸿彬放下心来,走到机器旁拿起一块裁剪好的鞋底看了看,又叮嘱道:
“那就好!不过一定要注意保护厂房周边的环境,做鞋剩下的边角料、胶水罐子这些废弃物,都得处理好,别像以前有些工厂那样乱堆乱放,污染了水土。”
“老大,你放心!”林建新拍着胸脯保证,
“我们都是学你在青云山的那一套,分类定期处理,绝对不会乱搞。”
林鸿彬满意地点点头,又问:“最近有什么难题没?要是缺人、缺钱,或者遇到什么麻烦,都跟我说说。”
提到难题,林建新的表情垮了下来,叹了口气:
“老大,还真有个棘手的事。
其他的材料像鞋面、胶水、人工橡胶都好说,就是天然橡胶经常缺货,就算托人弄到了批条,去厂里经常提不上货,要么就是数量不够。
我们请的技术员说,要是只用人工橡胶,做出来的鞋底又硬又不防滑,质量根本不过关。
你能不能找找关系,先给我们弄一批天然橡胶来?”
林鸿彬扬了扬眉,没拒绝:“好,那我这两天找找关系!”
逛了一圈鞋厂后就出了厂门。
虽然是改开了,很多地方最基本的水电都没办法保障,建设配套设施都需要时间,看来现在建工厂条件不是很好。
两天之后,林鸿彬给林建新打了个电话:“建新,我联系了一个橡胶园,他们愿意提供10吨的生胶,你看能不能用,要是不能用,你自己找厂家换熟胶!”
电话那头的林建新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诶啊,老大,还得是你出马!10 吨生胶够我们用一阵子了,太谢谢你了!”
“行了,给我调一辆卡车,我去拉货!”
还是老方法,找了个偏僻的地方,从空间里把生胶取出来,装到卡车上,然后顺利把天然橡胶生胶给了鞋厂。
还是在老家干这种事情方便,也不会有人去问你东西哪里来的。于挣不挣钱,他倒没太在意,主要是能解决鞋厂的难题!
回到学校的林鸿彬继续苟着,就算学校讨论把东澳农场的菜地的用途时,他也没发表任何意见。
最后,学校决定把菜地向下挖成湖,也不找施工队了,在校学生顺理成章地成了挖湖的最好劳动力。
挖土工地上,没有“农业学大寨”的锣鼓喧天,红旗招展;没有“工业学大庆”的热火朝天,捷报频传,也没有挖土机械轰鸣和运土车辆穿梭不停的场面。
同学们使用着最原始生产工具,用锄头挖一米多深的泥土,肩挑簸箕运土,有点蚂蚁搬家的场景。大家都在嘻嘻哈哈,磨磨唧唧,挖多少土,运多少土,尽力而为。
后来有学生提出了挖土方量承包制,挖完运走定额土方就收工,效率大大提高了。
林鸿彬一直苟到79年年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