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背对着堆积如山的奏章,心中思绪如同窗外浓得化不开的夜色,翻腾不息。登基以来,他凭借超越时代的见识和不容置疑的皇权,锐意改革,雷厉风行。整顿吏治,拿下江都;推行新政,轻徭薄赋;设立内阁,总揽机要;组建锦衣卫,监察天下;建立天工院,发展技艺……一桩桩,一件件,自认为已经初步掌控了朝局,为这个古老的帝国注入了新的活力,扫清了最明显的障碍。
然而,近期接连发生的流言攻击和潞州堤坝的恶性破坏事件,如同一盆夹杂着冰碴的冷水,迎头泼下,让他从阶段性成功的微醺中彻底清醒过来。他面对的敌人,远非朝堂上那几个可以轻易罢黜的官员,或是地方上几个能够抄家灭族的豪强。他们是一个庞然大物,是一个潜藏在庞大官僚体系肌理之中、盘踞于士林清议话语权之内、扎根于地方豪强利益网络深处的,由既得利益者和顽固守旧思想共同构筑的同盟。
这些敌人,他们或许不敢、也无力公然举起反旗,但他们却可以利用千丝万缕的关系网,动用各种或明或暗的手段,不断地给新政使绊子,拖后腿,甚至进行毫无底线的恶意破坏。他们熟悉旧体制的一切规则和潜规则,擅长利用舆论营造压力,精通官场倾轧和阴谋诡计,如同附骨之疽,难以定位,更难以根除。潞州的黑手和京城的流言,很可能就出自同一张网络的不同触角。
“改革的阻力,果然最主要的,还是来自内部……来自这僵化的体系和依附于其上的利益集团……”武泽苍喃喃自语,声音在空旷的殿宇中显得有些微弱,却带着沉重的力量。他想起了记忆中那些历史长河中的改革者,商鞅、王安石、张居正……无一不是才智超绝之辈,却也大多步履维艰,甚至最终功败垂成,人亡政息。此刻,他对此有了远比书本上更深刻、更血肉模糊的体会。这不仅仅是一场制度的变革,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和触及灵魂的利益再分配,它要撼动的,是一张盘根错节、延续了数百上千年,已经深深嵌入社会每个角落的巨大关系网。
他意识到,仅仅依靠锦衣卫的绣春刀,可以砍掉一些公然伸出来的枝蔓和触手,如同江都县案那样,起到震慑作用,却难以彻底撼动深埋于地下的、错综复杂的根系。仅仅依靠内阁发出的政令,可以推动政策在表面的执行,如同现在许多州县表现出的“高效”,却难以改变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抵触、阳奉阴违,或者在执行中悄悄扭曲走样。
他需要更多的支持者,需要更广泛、更坚实的民意基础,需要培养更多理解并真心拥护新思想、新制度的人才,去逐步替换掉那些旧体系的维护者。这注定是一场漫长、艰难甚至反复的持久战,不可能依靠几道圣旨、几次严打就能一蹴而就。
“陛下,夜深露重,已是三更天了,您该歇息了。”一个温和而带着慈祥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云彩姑姑不知何时悄然来到殿内,手中捧着一件柔软的织锦外袍,语气中充满了难以掩饰的担忧。她是武泽苍生母菊贵妃的陪嫁侍女,自武泽苍幼年起便照顾其起居,是他在这深宫之中少数可以绝对信任的亲人之一。她看着武泽苍从小小的孩童成长为如今肩负天下的帝王,也深知他龙袍之下那副年轻的肩膀,承受着何等巨大的压力。
武泽苍缓缓转过身,脸上凌厉的线条在看到云姑关切的眼神时,柔和了些许。他任由云姑将外袍披在自己肩上,感受到那份源自亲情的温暖。
“朕知道了,云姑。”武泽苍温和地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还有一些事情要想清楚,你先去歇着吧,朕稍后便睡。”
云姑张了张嘴,还想再劝,但看到武泽苍眼中不容置疑的神色,最终还是轻轻叹了口气,行礼后默默退了出去,细心地为他掩上了殿门。
送走云姑,武泽苍重新坐回那张承载着帝国重量的御案之后。他铺开一张质地细腻的上等宣纸,提起那支象征最高权力的朱笔,却并未立刻落下。他需要将纷乱的思绪整理成清晰的战略。
流言,要持续应对,不仅要“疏”,也要在适当时机,抓住典型,严厉“堵”一下,揪出几个跳得最欢的造谣者,以正视听。
潞州的破坏,必须严查到底,无论涉及到谁,都要坚决打击,以此彰显朝廷维护新政的决心和能力。
但,这些都属于“破”的范畴。更重要的是“立”。新政的推行绝不能因为这些阻挠而停滞不前,反而要加速。
他的朱笔终于落下,在宣纸上勾勒出下一步的重点:
其一,兴学育才。要进一步加强和扩大“政务学堂”的规模与影响力,不仅教授经史子集,更要加入新政律法、算术、地理、乃至初步的格物知识。选拔寒门才俊乃至有功名的年轻官员入学,加快培养一批理解新政、有能力执行新政的新式官吏。这是从根本上替换旧血液的长期之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殿下我们造反吧》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殿下我们造反吧请大家收藏:(m.20xs.org)殿下我们造反吧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