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的身影,开始更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他会在吕布的安排下(或者说默许下),在一些重要的节点出现。比如,视察粥棚的发放(虽然只是形式上的);比如,在某座开始修复的学堂旧址前象征性地铲一铲土;比如,接见一些主动前来表示归顺的长安周边小股势力头领或地方乡老。
他不再被严格软禁在未央宫中,但他的每一次出行,都必然在严密的“保护”和事先的安排之下。他逐渐明白,吕布给予他的并非真正的自由,而是一种“象征性的参与权”。他是一面旗帜,被吕布高高举起,用以安抚人心,彰显新政(相对于李郭)的“合法性”与“仁德”。
然而,即便是这种有限的参与,这种亲眼目睹城市从废墟和饥饿中一点点恢复生机的过程,也给刘协的内心带来了微妙的变化。他看到了吕布冷酷高效、掌控一切的一面,但也看到了他与李郭截然不同的地方:他至少在意秩序,在意基本的民生,在意这座城市的存续,而非单纯的破坏和掠夺。
这种认知,冲淡了些许他身不由己的屈辱感,多了一丝复杂难言的观望。或许,正如那夜吕布所说,在这烂透的世道里,这种冰冷的秩序,已是难得的“仁慈”?
未央宫依旧冷清,但不再像一座纯粹的监牢。长安街道上依旧有士兵巡逻,但百姓们眼中不再只有恐惧。粮食依旧紧缺,但至少每天有一碗浓粥可以吊命。
秩序,正在以一种强势而务实的方式,重新回到这座饱经摧残的帝都。而少年天子刘协,在这幅由吕布执笔绘制的画卷中,找到了一个极其别扭、却又暂时安稳的位置。
喜欢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