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虑再三,权衡利弊,袁绍心中已然有了明确的决断。他缓缓抬起手,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帐内原本嘈杂的争论声瞬间平息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他。
“袁公路,”他开口,声音沉稳而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僭越称尊,背弃汉室,人神共愤,天下共击之,此乃天理昭彰,大势所趋。”他先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定下了此事“政治正确”的基调,明确划清了界限,表明了自己绝不会与“逆贼”同流合污的立场。
“而今,我大军围攻易京,已至最后决胜关头,公孙瓒未灭,幽州未平,此乃我成就霸业之根本,重中之重,绝不可有丝毫动摇,半分松懈。”他再次强调了眼下的战略重心,将北方战事的优先级提到了无可争议的高度。
“至于南下救援之事……”袁绍略作停顿,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变得淡漠而疏离,仿佛在谈论一件遥远且无关紧要的事情,“且……静观其变吧。”他最终给出了一个模糊而冷酷的答案。“传令各军,紧闭营垒,加派斥候,防止公孙瓒狗急跳墙。攻城各部,务须日夜不停,加大攻势,不惜一切代价,力求最短时间内,攻克易京,擒杀公孙瓒!南方战事,暂无暇顾及,不予介入。”
他没有明确拒绝,也没有给出任何实质性的承诺,仅仅是一种近乎冷漠的“观望”姿态。但这番话语,对于困守寿春、翘首以盼的袁术而言,不啻于一道冰冷的死刑判决。在袁绍缜密而冷酷的战略权衡中,北方统一霸业的绝对优先级,远远高于一个令他厌恶的弟弟的生死存亡,也远远高于那看似诱人、实则遍布陷阱的淮南之地,以及那虚妄如同镜花水月般的皇帝名号。
那名肩负着最后希望的袁术使者,最终被袁绍客客气气地、却不容置疑地送出了戒备森严的大营,怀中除了一些毫无实际意义的安抚言辞和“静待时机”的空洞承诺外,一无所获。当他带着满腔的绝望与冰凉的预感,踏上返回南方的漫漫长路时,身后易京城外,袁绍大军那象征着毁灭与征服的战鼓声,擂得愈发急促、愈发猛烈,如同为南方那位穷途末路的“仲氏皇帝”,提前敲响了命运的丧钟。袁术内心深处最后一丝借助家族力量、挽回败局的微弱幻想,也随之彻底破灭,消散在北方的寒风与战鼓声中。
喜欢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