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决定,就在这些模糊地带做文章。他亲自操刀,为项目组撰写了一份《STP-OMEGA-001项目超规风险量化及多维缓释方案》。方案中,他将“负能量溢出风险”量化为“基于混沌算法的不可预测指数”,将“规则污染风险”的缓释措施描述为“定期进行信息熵疏散及认知排毒疗法”(其实就是开窗通风和讲笑话),并将团队成员∫符号的“资质”定义为“具备非线性逻辑处理能力的规则生命体”,老壶是“跨时间维度的信息载体”,伯纳德是“负面情绪场宏观调制专家”。
这份方案通篇鬼扯,但每一个术语都看起来高大上,并且“严格”参照了章程的框架要求。
一周后,合规审查组如期而至。带队的是合规部一位表情刻板、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身后跟着几名助理,而队伍末尾,果然站着薇薇安手下的一名亲信,眼神锐利如鹰。
审查组一进入办公室,就被那诡异的“整洁”和“规范”震了一下。墙上贴满了格式完美的图表(内容看不懂),角落摆放着崭新的绿植和灭火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团队成员衣着…还算整齐(除了伯纳德的光头反光有点刺眼)。
审查开始了。刻板专员按照清单,一项项核对。莎拉提交的“格式完美”的报告让专员挑不出任何格式毛病,但内容让他眉头紧锁,显然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他试图提问,贾仁义立刻跳出来,大段背诵章程原文,解释为什么他们的研究方式“符合条款精神”,把专员绕得晕头转向。
问到资金使用,陆川拿出详细到每一分钱的流水(确实都亏光了),以及对应的“研究物资”清单(包括高价购买的“高纯度负能量采集器”——其实就是个生锈的铁罐)。
问到安全规范,伯纳德指着灭火器和急救箱,表示完全达标,甚至现场演示了如何用黑雾模拟火灾报警(差点真触发警报)。
审查进程磕磕绊绊,审查组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们明明感觉这个项目组处处透着诡异,却硬是在明面的规则上抓不到把柄。薇薇安的那名亲信一直冷眼旁观,偶尔提出几个极其尖锐的问题,直指核心,比如质问∫符号的存在形式和风险。
这时,陆川拿出了他精心准备的《超规风险缓释方案》。他口若悬河,用一套极其复杂的、混合了数学、物理学、哲学甚至玄学的语言,将项目组的“风险”和“缓释措施”包装得天花乱坠,听起来既严重无比,又似乎在他的“掌控”之中。
“……综上所述,我们的项目虽然存在极高的理论风险,但通过这套创新的、多维度的缓释方案,已经将实际风险敞口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甚至其本身的存在,就是对系统抗脆弱性的一种极端压力测试,符合公司长远利益……”陆川最后总结道,脸上洋溢着“专业”和“自信”的光芒。
审查组众人听得云里雾里,想反驳又找不到切入点,毕竟陆川的每一句话都扣着章程的帽子。
最终,为期三天的审查在一种极其尴尬的气氛中结束。审查组带着一堆格式完美、内容天书、逻辑鬼扯的材料,灰头土脸地离开了。他们无法给出“合规”的结论,因为实在无法理解;但也无法直接判定“违规”,因为陆川团队在形式上几乎挑不出错。
这份含糊其辞的审查报告被送到威廉桌上,威廉看着报告里那些荒诞不经却又无懈可击(在规则层面)的内容,哭笑不得。他知道薇薇安吃了瘪,但也再次确认了陆川的难缠。他最终大笔一挥,批了个“暂未发现重大违规,持续观察”的结论。
薇薇安得知结果后,在她冰冷的办公室里砸碎了一个杯子。她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陆川,不仅能在规则外捣乱,甚至开始学会利用规则本身来保护自己了。这场斗争,正在滑向她越来越难以控制的深度。
而第17层办公室里,众人看着审查组离开,都虚脱般地松了口气。
“妈的…比打一架还累…”伯纳德瘫在椅子上。
∫符号的光轨恢复了欢快的社会摇。
陆川看着窗外,知道这只是一场暂时的胜利。薇薇安在规则内吃了亏,下一次,她可能会带来更彻底、更不容置疑的毁灭手段。
他必须更快,更快地挖出系统的根,找到那个能决定胜负的关键。
(第130章 完)
陆川非正经投资小课堂:
今日课题:如何应对合规检查?
核心要点:当对方用条条框框来对付你时,别试图证明自己没错(往往越描越黑)。要学会把他们的框架变成你的舞台。用完美的格式包装荒唐的内容,用严谨的逻辑论证扯淡的观点,用官方术语描述非法行为。记住,官僚体系的命门是“程序正确”,只要你的纸面文章无懈可击,即使所有人都知道你在胡说八道,他们也很难在规则内扳倒你。当然,这招只能争取时间,真正的高手会一边应付检查,一边挖好下一个坑。
喜欢我在华尔街反向收割那些年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在华尔街反向收割那些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