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暗线:孙成栋的“残影” 刘强的线下调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对那张举报照片的深入溯源,他们发现照片上的原料桶编号属于另一家与“智伞”毫无业务往来的化工企业,且该批次原料早已被登记为妥善处理。 这几乎坐实了“污染门”举报是精心策划的栽赃陷害。 顺着这条线,结合对近期离职人员的背调,一个名字浮出水面:前采购部副经理,马斌。他在“污染门”爆发前一周突然以“家庭原因”辞职,此后行踪不定。更重要的是,刘强查到马斌的私人账户在离职前收到过一笔来自海外、金额可疑的汇款。 所有线索都指向马斌是执行栽赃计划的内鬼。但马斌背后是谁?汇款来源经过层层伪装,最终指向一个空壳公司。调查再次陷入僵局。 然而,林薇在审查公司近期运营记录时,发现了一个更令人不安的细节:在马斌离职前,他以“优化供应链”为名,提交过一份报告,建议将几种非核心但关键的辅助封装材料,从几家合作多年的可靠供应商,切换到一家名为“晶晟新材料”的公司。理由是成本更低。 这份报告当时被孙成栋大力赞赏并迅速批准执行。而“晶晟新材料”成立时间不长,背景模糊,其提供的材料虽然短期看没问题,但长期稳定性和合规性存疑。 孙成栋虽然倒台,但他批准引入的这家潜在风险供应商,却像一颗埋藏已久的暗雷,依旧连接在“智伞”的供应链上。谁也不知道它何时会爆,以何种方式爆。 孙成栋的残影,并未随着他的出局而完全消散,反而化为了更隐蔽的威胁。
社区涟漪:老王的“平衡术” 驿站里,老王敏锐地感觉到了那无形的张力。他不能改变电子券带来的资源倾斜,但他试图用他的方式去平衡。 他找到张姐:“下次进紧俏货,留一部分,专门给用现金的老街坊留一会儿,或者搞个现金预订。” 他鼓励那些信用分高、电子券充裕的年轻人,在茶摊多和用现金的老人聊聊天,有时候顺手帮个小忙(比如教老人用手机查信用分),有时候用电子券帮老人支付小额费用,再收取现金——一种民间的、小规模的逆向兑换,不受银行规则限制,全凭信任。 他甚至组织了几次“社区清扫日”,明确宣布参与人员能获得可观的信用加分。这既美化了环境,也让那些不擅长线上互动但愿意出力的居民,有了快速提升评分的途径。 老王的做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系统性难题,却像一种润滑剂,努力减少着不同群体间的摩擦,维系着社区最基本的温情与体面。他的驿站,依旧是那个在算法和资本之外,保留着一丝人情温度的孤岛。
涟漪效应 陈默综合着各方的报告。驿站的隐性不公,“神经鞘”的算法偏见,芯片的产能焦虑,供应链的潜在暗雷,孙成栋的残留影响……每一个问题都不致命,却都像投入水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扩散的涟漪,彼此交织、叠加,酝酿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通知各方,”他对助理说,“明晚召开跨部门协同会。议题:如何应对资源倾斜下的社区治理新挑战,以及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 平静的航行结束了,方舟正式进入了布满暗礁与复杂海流的深水区。每一道涟漪,都需要谨慎应对,否则都可能演变成颠覆航船的巨浪。
喜欢商海纵横128计定乾坤请大家收藏:(m.20xs.org)商海纵横128计定乾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