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智伞”内部的能力地图日益清晰、价值闭环初步成型时,陈默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内部的能力建设无论多么完善,若不能经受真实市场的残酷检验,并转化为被客户认可的价值,便如同锦衣夜行,终是空中楼阁。是时候主动将锤炼已久的能力“外化”,接受市场的终极审判,并在审判中完成从“自我感觉良好”到“被市场需要”的关键一跃。
一、 能力的“孤芳自赏”危机
危机的苗头,首先出现在一次内部的技术路演上。方哲团队兴致勃勃地展示了历时半年重构的新一代隐私计算平台,其性能指标和安全性相较于旧版本有了飞跃式提升。然而,在随后的客户交流会上,当技术团队深入讲解新平台的架构优势时,几位重点客户代表的表情却略显茫然和疏离。
会后,一位相熟的客户私下对林薇坦言:“林总,你们的技术听起来确实很厉害。但说实话,我有点听不懂。我更关心的是,这个新平台能让我原来的业务流程快多少?能帮我降低多少坏账?操作起来会不会更复杂?”
这番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管理层的头上。他们猛然惊醒:内部引以为傲的能力升级,如果无法用客户听得懂的语言、感知得到的价值呈现出来,那么所有的投入很可能只是技术团队的自娱自乐。
与此同时,市场部在推广基于“价值共生”理念的解决方案时,也遭遇了阻力。客户往往直接追问:“别讲那么多理念,直接告诉我,用你的方案,我能多赚多少钱?或者能省下多少钱?”
二、 转向“客户语言”:价值主张的重塑
面对市场反馈,陈默要求全公司进行一次彻底的“语言转向”——从描述“我有什么能力”,转向阐述“我能为你(客户)创造什么价值”。
一场围绕核心能力的“价值主张重塑”工作紧急启动。各部门被要求,针对每一个关键能力模块,必须用最朴实的商业语言,回答三个问题:
1. 这个能力能帮助客户解决什么具体、头疼的问题?(痛点切入)
2. 能带来哪些可量化、可感知的价值?(价值量化)
3. 和竞争对手相比,为什么你的方案更优?(差异优势)
例如,对于新一代隐私计算平台,技术团队不再宣传“采用了某某加密算法”,而是提炼出“在保障您数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让您与合作伙伴的数据协作效率提升3倍,模型训练周期缩短50%”这样直击要害的价值陈述。
对于“微光成长计划”,宣传重点从“我们帮扶了多少小微个体”,转变为“我们为您(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培育和筛选了一批经过初步验证、具备成长潜力的优质小微客户/供应商,降低了您的获客/寻源成本和风险”。
三、 打造“能力产品”:将内力转化为利器
仅仅改变说法还不够,必须将抽象的能力,封装成客户看得见、摸得着、方便购买的“能力产品”。
数据洞察事业部率先行动,将过去分散的技术服务,打包成三个层次清晰的标准化产品包:
· “风险扫描仪”(入门级):提供快速的企业信用风险筛查,按次收费,门槛极低。
· “信用透视镜”(专业级):提供深度的企业信用画像和经营健康度分析,按年订阅。
· “决策导航仪”(企业级):基于多方数据联合建模,为特定场景(如供应链筛选、投资尽调)提供定制化决策支持,项目制收费。
这种产品化封装,不仅降低了客户的认知和决策成本,也使得销售、交付和定价变得标准化,极大提升了商业效率。
社区服务事业部则将其多年沉淀的社区运营方法论和工具系统,打包成一套名为“智慧社区赋能套件”的解决方案,面向有意进行社区数字化升级的物业公司或地方政府进行输出,实现了从自己运营到赋能他人运营的转变。
四、 市场试金:选择高难度标的
为了给外化的能力一次真正的淬炼,陈默决定不再零敲碎打,而是选择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高难度标的”进行正面攻坚——参与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华商银行”新一代风控平台建设的招标。
这个项目金额巨大,关注度极高,吸引了包括星海在内的众多顶级科技巨头。华商银行的要求极其严苛,不仅要求技术顶尖,更要求服务方对其业务有深刻理解,并能提供经过大规模实践验证的稳定可靠的解决方案。
这正是一个检验“智伞”能力成色的绝佳舞台。陈默亲自挂帅,组建了跨部门的“华商项目攻坚组”。他们不再仅仅准备一份技术方案,而是围绕华商银行的业务痛点,准备了一份厚厚的《价值实现白皮书》。
白皮书的核心,不是罗列技术参数,而是用大量真实的、脱敏后的客户案例和数据,详细论证了“智伞”的解决方案如何在过去几年中,帮助类似的企业降低了多少坏账率、提升了多少审批效率、创造了多少新增业务收入。他们将自身在“产业毛细血管”中积累的独特数据价值、风控模型的有效性以及生态协同能力,作为区别于巨头标准化方案的核心差异点进行了重点突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商海纵横128计定乾坤请大家收藏:(m.20xs.org)商海纵横128计定乾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