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狙击”战略的成功,如同为“智伞”这艘航船安装了高性能的声纳与舵机,使其能够在浩瀚商海中清晰地辨识出富含价值的鱼群,并灵活调整航向进行精准捕捞。销售团队在“精品农业”与“跨境供应链”两大核心细分市场高歌猛进,订单纷至沓来。然而,捷报声中,一股新的压力迅速传导至位于后方支撑的产品与技术团队,并很快演变成一场激烈的内部冲突。
冲突的焦点,集中在两个几乎同时到来的重点项目上。
一个是来自“精品农业”纵队的“千年古树茶”项目。客户是云南一个极具声望的古树茶村落,他们对溯源的要求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不仅要记录当代的采摘、制茶过程,还要能够追溯每一饼茶背后那棵特定古茶树的树龄、生长环境(包括周边植被、共生菌群)、历代养护家族的口述历史,甚至要融入当地独特的茶祖祭祀文化元素。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高度定制化的“数字族谱”。
另一个项目,则来自“跨境供应链”纵队的“精密仪器出口”项目。客户是一家为欧洲高端实验室提供核心光学仪器的制造商。他们的需求极其严谨且标准化:要求系统必须严格遵循国际贸易通行的EDI(电子数据交换)标准,与客户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无缝对接,实现采购订单、商业发票、装箱单、原产地证明等全套单据的自动核验与链上存证,流程不能有丝毫偏差。
当这两个需求几乎同时被提交到产品评审会时,会议室瞬间变成了辩论场。
负责“古树茶”项目的产品经理A,挥舞着需求文档,激动地说:“这是我们打入顶级茶圈、树立行业绝对标杆的机会!必须深度定制,把文化叙事做到极致!这是我们‘价值共鸣’理念的完美体现!”
负责“仪器出口”项目的产品经理B,则指着屏幕上的国际标准文档,据理力争:“这个项目是我们验证‘复杂流程协同’能力的试金石!必须严格标准化,确保与国际体系兼容!任何个性化的改动都可能带来兼容性风险,导致项目失败!”
双方争执不下,都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了首席产品官和方哲。
方哲眉头紧锁。他深知,如果对“古树茶”项目进行全面定制开发,将投入巨大且无法复用的研发资源;但如果用现有的标准化溯源组件去生搬硬套,必然无法满足客户深度叙事的诉求,可能错失良机。而“仪器出口”项目,任何对标准流程的“个性化优化”,都可能被视为画蛇添足,甚至导致系统无法对接。
这不仅仅是两个项目的资源争夺,更是对“智伞”产品战略的一次严峻拷问:在确定了目标细分市场后,如何才能既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个性化深度需求,又能保持产品的内核标准化,以实现快速的规模化复制?如何在“深度”与“广度”、“个性”与“标准”之间,找到那个精妙的平衡点?
陈默在听取了双方的激烈辩论后,没有立刻裁决。他让助理搬来了一套复杂的“魔方”,放在会议桌中央。
“我们都玩过魔方。”陈默拿起魔方,缓缓转动着,“它的核心结构是标准化的,每一个小方块的位置和转动规则都是固定的。但就是这套标准的结构,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变幻出无数种图案,满足无数种‘个性化’的求解需求。”
他放下魔方,目光扫过众人:“我们的产品,为什么不能是一个‘魔方’?我们需要设计的,不是固定的、僵化的‘标准化产品’,而是一套灵活的、可重构的‘标准化模块体系’。”
这个比喻,瞬间点亮了所有人的思路。一场围绕 “产品模块化重构” 的攻坚战再次升级,但这次的目标更为清晰——不是简单的分层解耦,而是要打造一个具备强大组合能力的“模块魔方”。
首先,是进行更彻底的“能力原子化”分解。 方哲带领技术架构师和资深产品经理,对现有所有产品功能进行了一次外科手术式的解剖。
他们将“溯源”能力,拆解成更细微的“原子模块”:“对象标识管理”(为任何物品创建唯一ID)、“数据模板引擎”(可配置不同行业的数据录入表单)、“多媒体叙事组件”(支持图文、音频、视频的灵活编排与展示)、“事件锚点记录”(核心事件上链)、“权限与分享控制器”等。
同样,将“协同”能力拆解为:“标准单据适配器”(支持不同国际标准格式)、“流程规则配置器”(可拖拽定义审批或触发流程)、“API网关与协议转换”、“身份认证与密钥管理”等。
每一个原子模块,都像魔方上的一个小方块,自身是标准、稳定、经过严格测试的。
其次,是设计强大的“模块组装平台”与“配置化工具”。 这是实现“魔方效应”的关键。技术团队投入重兵,开发了一个面向解决方案工程师(或经过培训的合作伙伴)的低代码/零代码“装配工作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商海纵横128计定乾坤请大家收藏:(m.20xs.org)商海纵横128计定乾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