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境雨林的“巨乔木林区”,在申时的电磁柔光里泛着层次丰富的深绿。这里是雨林的“中层屏障”——数十米高的抗辐巨乔木密集生长,树干粗壮到需三人合抱,枝丫间缠绕着“流光藤”与“绞杀榕”,藤叶层层叠叠,将天空切割成细碎的光斑;地面覆盖着半米厚的“腐叶层”,踩上去软如海绵,偶尔能看到星核泉支流的细小分支从腐叶下渗出,在地面形成亮晶晶的水洼,泛着淡金的能量光泽。
苏晴站在林区边缘,辐射绘图本摊在臂弯里,后颈的纤维痕迹泛着微弱的淡蓝——这是她进入雨林的第三天,也是她的空间感知第三次遭遇“瓶颈”。前两次尝试覆盖林区时,感知要么被密集的藤叶阻挡,只能探测到周围十米范围;要么被流光藤的“能量反射”干扰,将树影误判为障碍物,导致团队在寻找旧净化站时走了两次弯路。此刻,她深吸一口气,指尖轻轻划过绘图本屏幕上的“林区地图”(周阳根据古籍绘制,标注着净化站的大致方向),眼神里带着一丝焦虑,更多的却是不服输的坚定。
“巨乔木的树皮含‘抗感知成分’,流光藤的叶片能反射电磁信号,这两种因素叠加,会让你的感知出现‘断层’。”陈静提着便携监测仪走过来,屏幕上的“能量干扰频率”显示为“8.3GHz”,与流光藤的能量波动完全同步,“之前在过渡带遇到的干扰器是‘定向干扰’,而这里是‘全域反射’,更难应对。不过监测仪显示,腐叶层下的星核泉分支能量稳定,没有干扰,或许你可以试试‘沿能量线延伸感知’,避开藤叶的反射区。”
林野握着青铜刀,站在苏晴身旁,目光扫过前方密集的林区:“我们需要在天黑前找到净化站的外围结界,否则只能在林区过夜,夜间的雨林会有‘夜行变异虫’(守林人提醒过的,携带微量辐射,会主动攻击热源)。苏晴,不用急,我们可以先找一处开阔地,你慢慢调整感知方式,我们来布置临时警戒。”
阿木推着藤编滑竿,停在一株巨乔木旁,寻踪藤的芽尖轻轻触碰树干,然后转向腐叶层下的水洼——芽尖瞬间从淡绿变为亮绿,与水洼的淡金光泽同步闪烁。他用手语比划,绿色的植物化纹路泛着“建议”的柔和:让寻踪藤顺着星核泉分支生长,藤须会释放“定位信号”,苏晴可以将感知聚焦在藤须的信号上,像“抓绳子”一样沿着信号延伸,就能避开藤叶的反射干扰——苏晴在翻译的同时,后颈的纤维痕迹突然微微颤动,像是捕捉到了某种共鸣。
“我试试。”苏晴闭上眼,先让感知放松,不再刻意追求大范围覆盖,而是聚焦在阿木身前的寻踪藤芽尖——那道亮绿的信号像一根细小的“能量丝线”,清晰地传入她的感知。她慢慢跟着丝线延伸,穿过腐叶层,触到水洼下的星核泉分支——一股温和的淡金能量顺着丝线反哺回来,竟让她之前因干扰产生的头痛感瞬间消失。
“能感觉到!”苏晴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感知顺着星核泉分支缓慢延伸,“分支的方向是西北,和古籍标注的净化站方向一致!而且……感知能顺着能量线‘绕过’藤叶,不会被反射了!”
团队立刻调整路线,跟着苏晴的感知指引,沿着星核泉分支的方向深入林区。走了约半小时,前方的巨乔木突然变得稀疏,出现一片“圆形空地”——空地中央有一株枯死的巨乔木,树干上缠绕着暗紫的“旧藤”(显然是长期未吸收能量导致枯萎),地面的腐叶层下,星核泉分支突然变粗,形成一个直径约两米的小水潭,水潭泛着的淡金光泽比之前更亮。
“这里的能量干扰突然减弱了!”陈静的监测仪屏幕上,干扰频率从8.3GHz降至6.5GHz,“可能是枯死的巨乔木无法再释放抗感知成分,而且水潭的星核泉能量更集中,能压制流光藤的反射!”
苏晴抓住这个机会,将感知从“单线聚焦”升级为“扇形扩展”——以水潭为中心,感知像一把打开的扇子,向西北方向覆盖。这次,她能清晰“看到”:
- 空地方圆五十米内,流光藤的反射信号明显减弱,能准确区分树影与真实障碍物;
- 西北方向一百米处,有一片“异常植物区”——那里的抗辐灌木呈“环形排列”,中间的地面泛着淡蓝的能量光泽,显然是结界的外围幻象层;
- 幻象层内侧,能隐约触到一道“淡蓝屏障”(结界的能量屏障层),屏障后有一个“能量聚集点”,与古籍记载的净化站能量特征完全吻合。
“找到了!净化站在幻象层后面!”苏晴睁开眼,绘图本屏幕上自动生成了“空地-幻象层-屏障-净化站”的路线图,甚至标注出幻象层的“薄弱点”(环形灌木的间隙,反射信号最弱),“但幻象层会释放迷幻孢子,我的感知能看到孢子的流动轨迹,我们需要沿着轨迹的‘空白区’走,否则会产生幻觉,找不到方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残土纪元请大家收藏:(m.20xs.org)残土纪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