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香料摊,小翠提着竹篮继续往前走。西市的人越来越多,摩肩接踵,几乎是人挨着人、脚跟着脚。她不得不放慢脚步,像跳慢舞一样,小心地避开行人。有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差点撞到她,小翠连忙侧身躲开,竹篮里的香料罐发出 “哐当” 一声轻响,吓得她赶紧护住篮子,生怕里面的桑皮纸被发现。
阳光渐渐升高,像一个巨大的火球挂在天上,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驱散了清晨的凉意。街边的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叶子绿得发亮,在风中轻轻摇曳,投下斑驳的影子。有几只麻雀落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议论这热闹的街市。
路过一家胡饼摊时,诱人的麦香和芝麻香像无形的手,勾着她的鼻子。这香味太霸道了,混着炭火的烟火气,钻进肺里,让她的肚子忍不住 “咕咕” 叫了起来。这家胡饼摊是西市有名的老字号,摊主姓李,是个憨厚的中年汉子,脸上总是带着笑容,眼角有几道因为爱笑而留下的纹路。他做的胡饼外酥里嫩,芝麻撒得又多又匀,咬一口能掉一地渣,每次来西市,小翠都要买点回去当点心,武媚娘偶尔也会吃上半块。
“李大哥,给我来两个胡饼。” 小翠停下脚步,对着摊主喊道,声音清脆,像山涧的泉水。
李大哥正忙着翻动铁板上的胡饼,他赤裸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上渗着汗珠,在阳光下闪着光。铁板被烧得通红,胡饼在上面发出 “滋滋” 的声响,油星子溅得四处都是,落在他的胳膊上,他也只是皱皱眉头,毫不在意。听到小翠的声音,他抬起头,憨厚地笑了笑,露出两排整齐的白牙:“是小翠姑娘啊,今天还是要芝麻多的?”
“嗯,李大哥最懂我了。” 小翠笑着点头,眼睛弯成了月牙。
李大哥手脚麻利地用长柄铁铲从铁板上取下两个烤得金黄的胡饼,胡饼的边缘微微焦黑,像镀了一层金边,上面的芝麻密密麻麻,泛着油光。他用粗麻纸包好递给小翠,纸被热气熏得微微发黄。胡饼还冒着热气,烫得她手一抖,连忙用袖口垫着接过来,指尖传来阵阵灼痛,却舍不得松手。“多少钱?” 小翠问道,伸手去掏钱袋。
“还是老价钱,两个胡饼四文钱。” 李大哥一边说,一边用围裙擦了擦手上的油,接过小翠递来的钱,开始低头找零。他的钱箱是个掉了漆的木盒子,里面装满了各种面额的铜钱,找钱时发出 “叮当” 的声响。
小翠趁他找钱的功夫,状似随意地搭话:“李大哥,最近生意好吗?看你这摊子前,人还挺多的。” 她的目光扫过排队的人群,有穿着长衫的书生,有扛着锄头的农夫,还有几个西域的胡人,显然都是冲着这胡饼来的。
李大哥叹了口气,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像被乌云遮住的太阳:“唉,也就那样吧。前几日还行,这几日不知怎么了,买胡饼的人少了些。许是天热了,大家都不想吃这么干的东西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把找好的钱递给小翠,钱被他的汗手捏得有些潮湿,带着他手心的温度。
“哦?是出什么事了吗?” 小翠接过钱,揣进钱袋里,又拿起一个胡饼,小心翼翼地掰了一角放进嘴里。胡饼外酥里嫩,芝麻的香味在嘴里弥漫开来,混着麦香,让她忍不住眯起了眼睛,露出满足的表情。
李大哥左右看了看,见没人注意他们,压低声音说,声音像从喉咙里挤出来的:“姑娘,不瞒你说,前几日东宫的侍卫来买过胡饼,一个个穿着黑色的劲装,腰里别着刀,看着就不好惹。他们急急忙忙的,像是有什么急事,催着我快点做,还说要赶在三月初三前备齐东西,听着就怪怪的。”
“三月初三?” 小翠心里咯噔一下,这个日子像一块石头,砸进了平静的湖面。她好像在哪里听过,却一时想不起来,头也有些发晕。她装作不在意地咬了口胡饼,含糊不清地问:“他们买了多少胡饼啊?看他们那样子,也不像能吃很多的。”
“可不少呢!” 李大哥伸出两个手指头,比划着,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整整二十个!还特意嘱咐我,要烤得干一点,能放久点的,说是要带在路上吃,像是要出远门似的。我当时还纳闷,东宫的侍卫要出什么远门,还得自己带干粮?”
小翠的心沉了下去,像坠入了冰窖。二十个胡饼,还要能放久点的,这显然不是几个人吃的。东宫的侍卫买这么多干粮,难道是要做什么需要长时间在外的事?三月初三,这个日子到底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她的脑子里像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
她又掰了一角胡饼放进嘴里,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些,嘴角还带着笑意:“东宫的侍卫买这么多胡饼做什么?难道是要去郊外打猎?听说太子殿下最近常去围场。”
李大哥摇摇头,像拨浪鼓一样:“谁知道呢?不过啊,有个侍卫的包裹破了个洞,掉出来块令牌,我瞅了一眼,上面好像有‘太子’两个字,还刻着编号呢,像是‘叁佰’什么的,看着挺正式的。那令牌锃亮,像是新做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请大家收藏:(m.20xs.org)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