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将手中的胡椒香皂轻轻放在石桌上,皂体与冰凉的石板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她从宽大的袖中取出个卷轴,卷轴用深蓝色的锦缎包裹着,锦缎的织法细密,上面暗绣着凤凰图案,只有在灯光下才能隐约看出。卷轴末端系着个小小的玉坠,是块成色极好的和田玉,白如凝脂,温润通透,玉坠的形状是一只展翅的蝙蝠,寓意 “福在眼前”。
“这是我托人弄到的玄武门排班表,” 她将卷轴推到李杰面前,玉坠在昏黄的灯光下轻轻晃动,投射出细碎的光影,“上面标着三月初三那天所有值守人员的名单和换班时间。”
李杰解开锦缎的结,动作轻柔得像是在拆解一件稀世珍宝。展开卷轴,一股淡淡的墨香混合着锦缎的气息扑面而来。排班表是用洒金纸写的,纸张厚实挺括,金色的斑点像夜空中的星星,分布得均匀而雅致。上面的字迹工整严谨,一笔一划都透着公文特有的庄重,墨迹发黑,显然是用浓墨书写,经历了多次晕染仍清晰如新。
排班表按时辰顺序,详细列出了玄武门从子时到亥时的值守将领和士兵名单,每个人名后面都标注着籍贯、入伍年限和所属部队。武媚娘用朱砂笔圈出了十几个名字,朱砂的鲜红在洒金纸上格外醒目,像一朵朵在暗夜中绽放的红梅,刺眼而决绝。
“这些人都是纥干承基的心腹,” 武媚娘的指尖点在 “王魁” 的名字上,她的指甲修剪得圆润整齐,指尖带着淡淡的胭脂红,朱砂笔的痕迹在她指尖留下淡淡的红印,“去年纥干承基母亲做寿,这王魁一次性就送了五十匹蜀锦,还亲自带着家奴去帮忙操办宴席,前后忙了三天三夜,两人的关系绝非一般同僚可比。” 她又指向另一个被朱砂圈住的名字 “王二狗”,“这人是杜荷的远房表侄,从江南老家投奔而来,明着是禁军里的普通小兵,实则是东宫安插在玄武门的眼线,专门负责传递消息。”
李杰从锦囊里取出自己整理的名单,这名单是用皂角作坊特有的草纸写的,草纸的纤维粗糙而坚韧,边缘还沾着点皂角粉,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他将两张纸的边缘仔细对齐,逐字逐句地比对。当看到那些被朱砂圈出的名字与自己记录的纥干承基党羽完全重合,连籍贯的细微差别、入伍年限的精确数字都分毫不差时,他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
“果然如此。” 他的指尖在 “亥时三刻换班” 几个字上重重一点,那里的墨迹有些晕开,形成一圈淡淡的墨痕,显然是被人反复摩挲过,“这个时间点很关键,是整个防御体系最薄弱的环节。”
“你也看出来了?” 武媚娘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像夜空中划过的流星,她从发髻上拔下根银簪,银簪的簪头是一朵盛开的牡丹,花瓣上镶嵌着细小的珍珠。她用银簪的尖端在石桌上比划着,“亥时三刻是夜巡交接的时间,新旧两拨值守人员会在玄武门的外侧核对名册、交接信物,这时候玄武门的内侧防御几乎是空的。” 银簪的尖端在冰凉的石板上划出细微的痕迹,像在绘制一张无形的地形图,“更重要的是,换班时有整整一刻钟的空隙,为了方便交接,门禁会暂时解除,这短短的一刻钟,足够东宫的侍卫混进来了。”
她凑近油灯,将排班表的角落微微抬起,用银簪指着上面一行几乎看不清的小字:“看到没?这里写着‘口令:天保九如’。这是纥干承基特意让人改的口令,比平时的口令复杂了许多,只有他的心腹才知道。到时候,东宫的人只要报出这个口令,就能顺利通过玄武门的检查。” 银簪的反光映在她眼里,像两点寒星,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李杰从怀里掏出赵虎的供词,小心翼翼地展开。供词是用皂角作坊的草纸写的,草纸的表面有些粗糙,边缘还沾着点皂角粉,赵虎那歪歪扭扭的字迹里,却详细描述了纥干承基如何在侍卫房训话,如何承诺事成之后给参与的人升官加爵,甚至连纥干承基当时穿的铠甲样式、腰间佩剑的剑穗颜色都写得清清楚楚。
“这是东宫侍卫赵虎的亲口所说。” 李杰的声音压得极低,只有两人能听见,气息拂过纸面,带起轻微的颤动,“他母亲病重,卧床不起,是我让人请了太医院的院判亲自去诊治,还送去了上好的药材。这份供词是人证,比账本更有说服力,也更能让陛下信服。”
武媚娘借着油灯的光亮快速浏览,手指轻轻捏着纸页的边缘,草纸被她捏得微微发皱。当看到 “纥干承基与杜荷在西市酒肆密谈” 那段时,她的眉头微微蹙起,像平静的湖面泛起涟漪,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这个赵虎倒是个有心人,连他们点的菜都记下来了 —— 醋芹和胡饼,这两道都是李承乾最爱吃的,尤其是醋芹,宫里御膳房做的都不合他口味,偏喜欢西市那家‘老醋坊’的。这就坐实了,他们的密谈定是受太子授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请大家收藏:(m.20xs.org)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