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为了拍中国云南山村的梯田插秧,团队在雨里蹲守了三天,才拍到村民们踩着泥水、唱着插秧号子的画面;为了拍韩国庆州山村的传统酿酒,团队跟着匠人熬夜,记录下米酒发酵时“咕嘟咕嘟”的冒泡声;为了拍日本北海道山村的冬季伐木,团队在零下二十度的低温里,冻得手指都握不住相机,却还是坚持记录下伐木工人喝着热汤、聊起家人的温暖瞬间。陆砚辞常跟团队说:“我们慢一点没关系,多等几天也没关系,一定要拍‘真的’——真的动作,真的声音,真的情感。”
大半年后,《亚洲山村纪行》正式播出。没有宣传噱头,没有流量明星站台,却在亚洲范围内引发了巨大反响——在中国,网友们留言“看张婶编竹篮,想起奶奶给我编的竹蜻蜓,现在还放在抽屉里”;在韩国,观众们自发分享“我妈妈也会腌泡菜,用的是和金福顺阿姨一样的老法子”;在日本,很多年轻人看完后,主动去报名茶道、尺八的培训班,说“想学着留住这些老手艺”。纪录片的总播放量很快突破十亿次,甚至有东南亚的电视台主动联系,希望能购买版权,翻译成当地语言播出。
更令人瞩目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看过纪录片后,将其评为“文化多样性传播优秀作品”,评价中写道:“《亚洲山村纪行》没有刻意强调文化差异,而是聚焦于‘人类共通的生活情感’——对土地的热爱,对传统的守护,对家人的牵挂。它用最朴素的镜头,搭建了一座文化桥梁,让不同国家的观众在彼此的生活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正是文化多样性传播的核心意义。”
颁奖那天,陆砚辞没有去现场,而是在云栖村的院子里,和张婶、老木匠们一起,围着电视机看了颁奖直播。当听到纪录片的名字被念出时,张婶激动地握住陆砚辞的手,手里还拿着刚编到一半的竹篮:“你看,咱们村的竹编,让全世界都看到了!”老木匠也笑着点头,手里的刨子还沾着木屑:“以后我要教更多孩子做木鸢,让这手艺一直传下去。”
陆砚辞看着院子里的翠竹,看着电视机里播放的纪录片片段——云栖村的稻田、济州岛的柑橘园、京都的庭院,画面里的人们笑着、劳作着,声音里满是生活的温度。他想起当初在盛典上提出计划时的初心,想起拍摄时的点点滴滴,突然明白:所谓“理念落地”,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从“想留住”到“去记录”,从“一个人的坚持”到“一群人的努力”,最终让那些藏在山村角落里的文化,像翠竹一样,生根、发芽,跨越国界,长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永远被记住,永远被热爱。
喜欢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请大家收藏:(m.20xs.org)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