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喝了口茶,继续说道:“而且现在‘云栖文创出品’这六个字,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从《讲台》到《归来》,再到《老街》,你们每一部作品都在坚持‘真诚’和‘标准’,观众已经形成了‘云栖出的就是好作品’的认知。这种认知,就是市场溢价——观众愿意为你们的作品多等半年,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合作方也愿意为‘云栖’的品牌信誉多投入。”
他指着窗外,云栖文创楼下正好有读者捧着《老街》在拍照:“你看,这些读者不是冲流量来的,是冲《老街》里的竹编手艺、老街人情来的。我们按照你们的标准来做,看似提高了成本和难度,实则是抓住了核心——只有对得起作品,对得起读者,才能做出经得起市场和时间检验的好剧。长远来看,这笔投资比请流量演员、搞短期营销划算多了,因为好作品的口碑,是能传下去的。”
陆砚辞笑着点头,拿起桌上的竹编书签递给对方:“这是张师傅特意编的,上面刻了‘守艺’两个字。我们希望这部剧,能让更多人看到‘守艺’的难,也看到‘传承’的暖。”青岚负责人接过书签,指尖抚过竹纹里的小字,感慨道:“以前行业里总说‘IP溢价看流量’,现在你们证明了,‘IP溢价看标准’——守住对作品的标准,守住对文化的尊重,自然会有市场为这份诚意买单。”
那天下午,《老街》影视改编权以两千万成交,且附加三项严格标准的消息,悄悄在影视圈传开了。有人觉得云栖文创“太较真”,有人佩服青岚传媒“敢投入”,但更多人开始反思——为什么有些IP高价买版权,最后却扑街?为什么云栖的IP能不断拍出好作品?答案或许就像陆砚辞说的:“不是标准抬高了成本,是标准筛选出了真正懂作品的人。而这份懂,最终会变成观众的认可,变成作品的口碑,变成最有价值的市场溢价。”
后来,青岚传媒真的带着演员去了老街,张师傅成了剧组的“竹编顾问”,演员们跟着他砍竹、晒竹、编竹篮,手上磨出了和小说里徒弟一样的茧子;搭建的老街布景,连巷口的梧桐树下都摆着卖豆浆的铁皮桶,和王珂小说里写的一模一样。开机那天,王珂站在布景前,看着“张记竹编铺”的木门缓缓打开,忍不住红了眼——他知道,《老街》的故事,终于要以最真诚的方式,走进更多人的心里了。而这一切的起点,不过是云栖文创始终没放弃的那个信念:好作品,值得被用心对待;好标准,终究会有好回报。
喜欢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请大家收藏:(m.20xs.org)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