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齐声应和,声音震得稻穗沙沙作响。最小的孩童突然举起手里的迷你锄头,奶声奶气地喊:“不让稻苗枯!”方阵里的呼应像潮水般涌来,一遍又一遍,撞在根碑上,撞在记年玉上,撞在每个守稻人的心里。
天机轮的龙形光轨在传种台上空盘旋,最终化作颗巨大的稻穗,穗上的谷粒映出万域的万家灯火:凡俗的茅屋里,陶碗里的万全种米饭冒着热气;修仙的洞府中,修士正用万合种的秸秆泡茶,茶香里混着泥土的芬芳;北寒带的冰屋里,孩子们围着稻壳灯笼听守稻人讲陈刚的故事,铃铛声随着笑声飘出窗外,落在冰合稻的穗上。
陈刚走下台时,陈兰递来碗刚煮好的万全种米粥。米粒在陶碗里泛着七色光,尝起来有青牛村的醇厚、西漠的清冽、星壤的清甜,还有种淡淡的暖意,像母亲掌心的温度。“柳乘风哥哥说,这米能安神。”陈兰往他碗里加了勺星盐,“以后啊,就等着看孩子们怎么把万全种传到更远的地方吧。”
根碑的记年玉里,画面仍在流动:百年后的万域,万全种已变种出“永恒稻”,稻穗能在任何环境里生长,记年纹里不仅有过去,还有未来的期许;稻苗堂的孩子们带着种匣走遍了已知的所有境域,连虚空深处都长出了会发光的稻穗;陈家的后代仍守在青牛村,只是不再需要青铜锄劈邪祟,他们的锄头,只用来松土、插秧、收割。
陈刚的目光落在记忆田的尽头,那里的万全种正在抽穗,记年纹在穗尖轻轻颤动,新的刻度漫长得看不见尽头。他突然明白,所谓“稻穗传万代”,不是要稻种永远不变,是要那份“共生”的念想,像记年纹一样刻在土里,刻在人心上,刻在每个弯腰耕种的身影里。
暮色中,祠堂的炊烟与稻浪的清香缠在一起,根碑的记年玉渐渐归于平静,只留下片流动的稻穗虚影。陈刚扛起锄头往记忆田走,青牛跟在身后,蹄子踏过的地方,万全种的根须往更深的土里钻,仿佛在说:路还长着呢,慢慢走,代代传。
远处的稻苗堂传来孩子们的歌声,是新编的《稻穗谣》:“一粒种,万代传,凡也安,仙也安,土生金,稻生香,天不老,地不荒……”歌声顺着万全种的根须往万域飘去,像个温柔的承诺,在岁月里轻轻回响。
喜欢农家子的仙途请大家收藏:(m.20xs.org)农家子的仙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