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深,霜风凛冽,吹落了枝头最后几片顽强的枯叶,也为“安食铺”门前的青石板路铺上了一层薄薄的寒霜。经历了赵三刁难的风波后,小店的经营反而进入了一种奇特的平稳期。或许是街坊邻里的暗中支持,或许是沈默那罐腌菜带来的无形庇佑,赵三再未出现,连寻常税吏巡街时,目光也多是掠过这间看似不起眼的小店,未曾停留。
沈微婉悬着的心渐渐落回实处,得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店铺本身的经营上。她依旧每日凌晨即起,和李嫂一同生火熬粥,准备腌菜,将小店打理得井井有条。安儿似乎也习惯了这市井生活,在店里的小天地里自得其乐,偶尔还会用稚嫩的声音帮母亲招呼一声熟悉的客人。
这一日,晌午刚过,店里最后一拨吃午饭的力夫和摊贩散去,只剩下零星几个街坊婆婆坐着慢悠悠地喝粥闲聊。沈微婉正低头清算上午的账目,李嫂在灶间清洗碗碟,店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算盘珠子的轻响和哗啦的水声。
就在这时,沈微婉无意间抬头,目光掠过敞开的店门,望向了街道斜对面。
那里,是镇上唯一一家像样的学塾——“松涛书院”。青砖黛瓦,门庭不算阔气,却自有一股清雅书卷气。此时并非散学时分,书院那扇沉重的木门紧闭着,门前冷清。
然而,沈微婉却注意到,在书院围墙的阴影下,站着两三个穿着半旧襕衫的年轻书生。他们并未交谈,只是默默地站在那里,目光似乎……正投向她的“安食铺”。
沈微婉心下微微一动,留了意。她不动声色地继续拨弄算盘,眼角的余光却始终留意着对面。
那几个书生看起来年纪都不大,约莫十七八岁,面容尚带稚气,身形单薄。他们身上的襕衫洗得有些发白,边角处甚至能看到细微的磨损,虽浆洗得干净,却难掩清贫。此刻已过饭点,他们却仍徘徊在外,既不进书院,也不去别处,只是偶尔低声交谈两句,目光在她店门口那热气腾腾的粥锅和摆放整齐的杂粮饼上流连。
其中一个个子稍高的书生,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腰间——那里悬挂着一个看起来同样半旧的钱袋,瘪瘪的。他身旁一个面容清秀的书生,则微微蹙着眉,看着街对面一家食肆门口挂着的、油光锃亮的烧鸡和肥腻的卤肉招牌,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抗拒,甚至还极轻微地摇了摇头。
沈微婉的心中被某种细微的东西触动了。
她想起自己未出阁时,家中虽非大富大贵,却也请过西席,读过几日书,知晓些读书人的习性。这些寒窗苦读的学子,大多家境寻常,甚至贫寒,每月束修、笔墨纸砚已是沉重负担,用于饮食的花销自然能省则省。他们往往清高自持,不喜市井油腻,肠胃也多半娇弱,受不得那些重油重盐的粗劣吃食。
而她的“安食铺”,卖的正是清淡实在的粥饼和爽口的腌菜。粥是五谷杂粮熬煮,养胃暖心;饼是粗粮烤制,顶饱耐饥;腌菜干净爽脆,最是下饭。价格又极低廉,一碗浓稠的杂粮粥不过一文钱,一个杂粮饼两文钱,再配上点自家腌菜,三四文钱便能对付一顿饭食。
这对那些囊中羞涩、又讲究些清静口味的书生来说,岂不是正合适?
只是……他们为何不进来?是觉得这小店简陋,配不上读书人的身份?还是碍于面子,不愿与贩夫走卒同堂进食?
沈微婉仔细观察着。她发现,那几个书生虽然目光渴望,脚步却像是在地上生了根,始终不曾迈过街道。偶尔有书院的门房或穿着体面些的人路过,他们还会下意识地侧过身,或假装看别处,似乎有些难为情。
是了,是“面子”二字作祟。读书人最重体面,即便腹中饥饿,也要维持那点清高的姿态,不愿轻易踏入这市井烟火气过重的小店,怕失了身份,惹人笑话。
沈微婉放下手中的算盘,心中有了计较。她并非要强拉客人,但她看到了一个潜在的需求,一个或许能让小店生意更加稳固、甚至带来新气象的契机。
她起身,走到门口,并非直接招呼,而是像是寻常整理门面一般,将门口那块写着粥饼价格的木牌,用干净的抹布仔细擦拭了一遍,让上面的字迹更加清晰。然后,她又转身从店里搬出一个半人高的小矮几,放在门边不碍事的地方,上面摆了几个擦得锃亮的阔口陶钵,里面分别盛着色泽诱人的紫苏腌萝卜、酸辣芥菜丝和酱香小黄瓜。这些都是她新近尝试、口感尤其清爽开胃的品种。
她没有吆喝,只是安静地做着这些。但那些腌菜散发出的、不同于肉食油腻的、清新而勾人食欲的酸香味,却随着微风,袅袅地飘向了街道对面。
果然,那几个书生的目光被吸引了过来。他们看着那干净亮堂的矮几,看着陶钵里水灵灵的腌菜,闻着那开胃的香气,有人忍不住悄悄咽了口口水。
那个高个书生犹豫了一下,低声对同伴说了句什么。清秀书生看了看“安食铺”里面——虽然简陋,却收拾得异常干净整洁,几张桌子空着,并无喧闹的客人,只有几个安静的婆婆。他的眼神松动了一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被休后,清白人间味请大家收藏:(m.20xs.org)被休后,清白人间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