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司徒博彦邀约双贤,反见宋襄公。三人会于偏殿,探究图强之道。
襄公每来于此,听而辩学,废寝忘食。孔墨二贤,先各言其学,次各诘其难,或有不合宋国其时情形者,则共证于襄公。襄公自葵丘之会,得见齐桓管仲风采,奉为榜样,多有学习,闻二人差异,则举例管仲施政细则及行为,加上听闻重耳周遭贤良举止。二贤因此各修其说,更订其策,取长补短,求同存异,终有粗略,献于襄公。博彦列席未语,默而学之。
俞三日,辩论毕,襄公拜谢双贤,约定相商众卿,择日召双贤于朝堂。
出得偏殿,襄公密会左师目夷和司马公孙固,交流意见,协商安排。
再三日,众卿见于朝堂,左师目夷斥华家“叵测”,遣司马公孙固拿下,夺其食邑,缉拿全家,尽数收监;扩司徒公子鳞和司城公子荡之食邑;擢太宰乐甫术和右师公子郑之子弟为少宰和少司马;乐甫术以年迈羸弱辞太宰位。
又三日,华家、华元一众,斩绝于市,原所有食邑财货,皆充为公用。当晚,孔子祭祀告于先祖。三问得解其一。
翌日,襄公以外来客卿之礼,迎双贤于朝堂,任孔仲尼为太宰,墨翟为司寇,各有封赏。众卿相约贺。
朝堂议散,孔墨二人,得以首现商丘城,走访民生产业,观察国民生计,拜访公族,了解百态。期间孔仲尼窃拜孔父嘉墓,三问得解其二,而墨翟则不识目夷。
旬日过,襄公复召集众卿,聚于朝堂,厘定六师职责。一应诸事,付与左师目夷,总宰朝堂;
右师公孙郑为内朝官首,管 “神事” 和“家事”;
司马公孙固主军事,掌三军,厘定军赋,常备而训;
司徒公子鳞辖户籍、公田、林地、大泽、赋税、市场和百工;
民之教化转太宰,太宰孔仲尼掌六典和右学,兼民之教化;
司寇墨翟管刑狱司法,囚徒和官奴一并属之。
司城公子荡职责照旧,强水利道路而轻建筑。
一应名正言顺,各具有司,各司其职。
且说墨翟任司寇,管刑狱司法并缉盗。襄公因外卿而赠送门官千人充近卫。墨翟巡察监狱,亲选囚徒,重点选择手工业、商业、和落魄士族三类犯事者。
关于手工业者,集结优秀,宣布新策:“自今日起,庸于官府,付以酢金;互为师友,互通技艺,推陈出新;献独家技艺者,免除其罪;有所创新者,另有重奖;一并人等,专攻冶炼、制革和制漆,行业所及之头、中、尾相关技艺,都可入手;另外另外推荐专长者,奖励奴隶,以及重金。”
关于商业者,暗中收纳,归于官府,统一管理,协调发展,订立盟约:“统一物价,整合大小,水陆并用,分片行动。”盟约之外,有以规章:行商之中,巡查各诸国,物之有无多寡,地之晴雨旱涝,人之生老病死,军之迁动异常,一应信息,俱反司寇。有功者,官府贷其金而助其业。
于其士者,考察学识,鉴定品德,收为子弟,教以墨学,充于司寇,协力从事。或有志于技艺者,学于木工,光影和器械,研学成事;或有精于组织者,充为幕僚,往来查探,文书会整,信息察究,佐以判事。
经历旬日,选得百余人,工商之事,初具雏形。
其后,墨翟又巡察于公田、林地和大泽等,掌握公家农田、水利、 耕种及物产,了解优缺多寡,并从中选择优异者,一并充于司寇,待遇同于工商业者。
经历月余,亦得百余人,农林渔猎之事,初具雏形。
事毕,聚工商士农猎于一体,另增门官百人以为兵,合四百人,报于襄公。
襄公以诛华家而得食邑财货,择地建宫,名为“百工学院”,以为私学,聘墨翟为祭酒,集合教授,并以研讨。学堂以门官之法管理,覆以司寇之名,设而不彰,以待来时。墨学自此得兴也。
墨翟以自身所学,杂糅公输班之技艺,辅以贰佰年之优长,但有所得,交于司徒公子麟,用于公田、林地及百工。或有利于军备者,付予司马公孙固。
墨翟整顿司寇之时,左师目夷见司徒公子麟,安排庶民、百工和市场诸事。
关于庶民,详查国都居民之多寡老少,土地之肥瘠公私,登记造册,以为准备,其后将颁布诏令,奖励开荒,减敛赋税。至于边鄙乡野,徐徐图之。
至于百工,宋国公家、左师目夷、司马公孙固及司徒公子麟所属,订约合盟,尤其冶炼、制革和制漆行业。人尽其用,业尽其责,去除竞争,共享其利,外向图谋。
至于市场,平粜粮价,储备粮仓,以备不时;美酒、丝革、漆器,宋之特色,往来贸易,富国强兵;平恶金产出之货价,升山泽出产之货殖,富民利国。
不言司徒及司寇筹谋之事,另说襄公,以事付目夷,携公子王臣和公子子御出巡,司徒博彦相随,司马公孙固领门官相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请大家收藏:(m.20xs.org)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