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晋齐宋吴唐,五国联军,合以攻楚,破方城而俘成大心,毁三关而入楚腹地,楚不及备,分兵应对。
且说子西于柏举地,追击吴宋联军,及双方熬战,果溃吴军,方欲围歼,吴宋伏兵出。驱象在前,江淮健勇,吴宋水兵,持弓附后。象鸣而突,楚军兵车,马惊阵散,徒兵不能阻,践踏而亡者,不知其数,受箭而伤者,哀嚎于地。楚地原本亦有饲养大象,子西遇事不慌,欲号令而重整军,尽诛其军。
战场左侧,忽然令响,马蹄阵阵,骑军突出,约三仟人,奔腾而来,旗帜为宋,马高于楚,兵戈齐备,持弓披甲,号令而行,行动整齐,气势慑人,极远即射,并不近前,往复奔突,集簇而杀。
遭逢意外,楚军复散,乱奔急走,吴军亦并力杀来,楚军遂败亡,奔逃者因近日疾驰,及久战不得歇,被宋新来军卒逐亡追逃,俘虏不计其数。
待得战毕,打扫战场,楚之左军,大部不得脱。子文因病而卒,子西见俘,其余将佐者十余人,士卒八千以上。己方伤亡者,以吴之车兵为主,合计近伍仟人。
待得几人相会,公子王臣始介绍来人与吴君。原来来人乃司徒博彦,宋襄公之养子,年方十五,学于孔仲尼之右学,前年襄公备战时,随其他公族子弟充于军中,去岁随司寇墨翟军不知所踪。今日领帅三千门官,得见于大别山。众人相见完毕,始知去岁出行,奉司寇墨翟令,游离行军,终驻此地。至于其余柒仟门官,百工学院生员及司寇墨翟之行踪,暂未透露。
众人合兵,以宋之水兵俩仟及剩余江淮健勇俩仟,押送楚俘,过大别山,走山间小径,先反吴地,用于邗沟修建。余宋骑军叁仟,水兵叁仟,象兵贰仟,吴之车兵伍仟,江淮弓兵伍仟,合计壹万捌仟人,合为一军;收缴楚军装备,增强己军,其中马匹数佰,因车乘难学,让于江淮弓兵,习以骑射,附庸宋骑。合兵毕,打听战况,向清发水而来。
另说晋宋联盟四军,行至清发水北岸,楚成王以中、右军拒之。三关被破,齐军威胁,北部诸邑,附属国兵,不得来助。双方对峙未战,及待楚成王得知左军覆没,吴宋联军将至,明兵力悬殊,有以担忧,遂遣使求援于秦。
三战而楚军败,中右贰军,四散而逃,不得西反,联盟追击,俘虏近半。其中宋骑,追亡逐北,甚为得便,立功较多,晋公终明宋国复次购马于晋秦之意,终有顾忌。
得王子职及成嘉拼死以护,楚成王,度清发水,安退汉水北。然若敖氏之六卒,四年之前,城濮之战中,随成得臣折损近半,所补新兵,未经战阵,能力不及原先,其余诸侯私兵,因若敖氏之强,压制而未得发展。今日众私卒,随王子职,匆匆成军,急切而战,不得阻盟军侵袭。汉水北复战,楚军继败。楚成王帅贰广突围,急归郢都,晋国联军,遂度汉水,继而围城。
郢都以周边县师为护,战力更不及正军。见不得守,楚成王以火烧象尾,放大象冲阵,称之以“燧象之阵”,终得走脱,逃逸而匿于云梦泽。晋国盟军,破都入城。时公元前629年十一月。
楚成王遣使,求援于秦,秦穆公多年用功于晋,望得东出而入中原局,至今未得其效,去岁又因秦郑盟而背晋,双方暗起龌龊。今闻晋盟欲灭楚,唇亡齿寒,遂应楚请求,出兵救楚。
秦兵自楚西北来,沿途会楚诸邑县师及邑兵,经申、邓,至息、黄,合兵拾万,以攻齐军。时晋宋吴盟军正攻汉水,不及分兵来救,齐遂撤军。
秦楚联军,复邀许、陈、蔡、郑四国,会兵于随。期于随地合军,进而灭唐,救出所俘楚国方城军,以壮其势,并堵截晋宋联军归途,一并灭之。
四国应邀出军,次月至随,唐君出奔,原先俘虏,尽复归楚。秦楚盟军,集于随国军祥,兵力合约二十万,图谋复三关,隔绝南北,败盟军于楚地。
且说楚成王出奔,先至云梦泽,遇盗而伤,后辗转各地躲藏,再得闻随地兵集,潜踪而至。中右溃军,或有回反者,陆续来寻。楚成王遂自行整合三军,与秦及附属诸国分属统领。
晋宋吴盟军,即入郢都,缘何月余不反?以至楚军复燃,秦楚联军,联袂而至?归途操于敌手?
盖因盟军入城,即现分歧。先是潘崇帅吴军,大搜全城,尽诛若敖氏,以为复仇,而后复来寻商臣,商议后事。江淮弓手方得入楚城,因其富美,尽情劫掠。楚人遭殃,上下皆怨,吴王亦不止;宋襄公以其不仁而劝止,吴王不应,转诉晋文公,告请止暴,亦不见效。
原来进得楚都,见楚已必灭,晋文公已心有所思。本欲灭楚以告周,以大功而使霸主实至名归,然晋楚远而不能及,灭之无益;且此战观察宋军,已生警惕意,若灭楚强宋,得不偿失,养虎为患;若能存楚,伤而未死,威加于宋,楚北诸国,互有争夺,晋居其中而得便,更为上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请大家收藏:(m.20xs.org)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