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未预见其事,兼吴之未至,齐宋二公,紧急磋商。因齐鲁同姓,遂定策:宋以商裔得鲁地,出军助齐,克复东莱地;三国盟军,合取东夷诸国,三分其地;其余事项,待吴君至而细商。定策之后,遂告臧文仲,拒绝附庸,鲁君出降,允存其祀,诸卿无损。期之三日,误则自负。
逾日,鲁文公率众卿出城而降,献舆图和户册,宋齐依约受降。宋襄公率军入城,接管城防,封禁王宫,迁鲁君至砀山,诺以百户,使不绝于祀;其余公卿,囚公孙敖以军,诛公子遂以戒,赏臧文仲以安,彰季友孙以贤;调后军自陶丘至,以为治安。时公元前627年夏。
不几日,吴宋联军至,三家合军曲阜,共计齐二军,吴二万人,宋新、中和后三军及水师,三家合计近九万人。三国商而定策:三国联军,先取东夷诸国,事平再征东莱地,待得其时,吴齐另增水师以助。策已定,留宋水师驻曲阜,其余诸军三分而征。
历三月,至克莒国而止,东夷诸国平,诸侯皆为附庸。莒城以北归齐,莒城以南之莒国、根牟国、鄅国故地归于宋,宋因此得有纪鄣城。
纪鄣城,城南有淮水支流游水入海,东为荻水河入海口,隔荻水河以岚山群峰为屏障,故为船只云集避风,海河两用之天然良港。宋因此得有熟悉海战之根基,以备后事。
郯国、鄫国、鄟国故地皆归吴,陆连钟吾,及于江淮,再至江南故地,吴得以扩地。滕国、薛国、邾国、逼阳、邾国、小邾国皆附庸而得免。
及于秋,约以来年,共击东莱以助齐,三军反。时楚郑反复已平,宋襄公大喜,欲以楚及东夷之事,献捷于周王,并请以为盟。
作者说有字数限制,多出的一部分,写在这里吧,前面正文已经2300字了。
1、季友:公子友,是鲁桓公的幼子、鲁庄公的弟弟,以辅政重臣的身份闻名(鲁僖公继位时年幼,以叔父身份辅政)。历史对其本人评价较高。
但同时,季友的后裔,形成了鲁国着名的卿大夫家族 “季孙氏”,与孟孙氏、叔孙氏并称 “三桓”,长期掌控鲁国政权,对春秋中后期,鲁国的政治格局影响深远。
“三桓”,孔子在鲁国施政时的最大阻力,“隳三都”的主要针对势力。也是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的直接动因。故孔子对季友的态度,在历史记载中很模糊。
2、天王崩,鲁公不致奠仪,竟武氏子来求赙:事见《春秋?隐公三年》 “三月庚戌,天王崩。…… 秋,武氏子来求赙”,意思是,公元前 720 年,周平王去世,按照礼制,诸侯应前往奔丧或致送奠仪,但鲁国没有这样做,于是东周的臣子武氏子便到鲁国上门求赙(赠送财物以助丧事)。《左传》中“王崩……’武氏子来求赙,王未葬也。”也有相关记载。
喜欢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请大家收藏:(m.20xs.org)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