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作停顿后,崇祯对选择回去之人道:“回原籍后,需去当地县衙登记。”
“尽可能多的开荒土地,不得少于十亩,用来种植粮食。”
“如果一年之期满,朕未收到当地县衙文书,你们会被抓回来关去大牢。”
“如若胆敢落草为寇、为祸乡里,朕会不惜出动锦衣卫,把你们抓来凌迟处死。”
这么做也是不想这帮人,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要知道一群当过兵,还精力旺盛的大老爷们,如不加以约束,是很容易出乱子的。
虽然锦衣卫大不如前,用来吓唬认知不高的人,还是完全够的。
这些选择回去之人,听说如果在乡里犯事,会被锦衣卫抓回来,也是连声称不敢!
此时有带头的什长,双膝跪地道:“草民,谢陛下不杀之恩!谢陛下再造之恩!”
“草民回家后,定当努力开荒,种出来的粮食,除去家里人的口粮。”
“余者皆上交给陛下,请陛下充作军粮,望陛下恩准!”
见他们如此说,崇祯也开怀一笑道:“很好,看来你们也是知恩图报之人!”
“这条朕准了,另外朕会有圣旨,你们返回原籍就会通报县衙。”
“如若有人胆敢,动你们开荒出来的土地,无需路引,尽管进京来告诉朕!”
不得不说,这些回家的战士里,也有聪明之人。
他们也看到了,如今大明的土地兼并问题,只是他们不明白,什么叫土地兼并。
只知道当地的士绅,不会让他们安心种田。
而把土地跟皇帝绑在一起,不要说士绅,恐怕当地的亲王。
对他们的土地都不敢有非分之想,毕竟,崇祯现在还是大明共主。
哪怕,现在大明朝日薄西山,也没人敢轻易忤逆皇帝。
在明朝一亩中等田,粮食亩产能达到四石左右。
当然!新开荒的土地,估计只有三石或更少,将近七百人回家,最少是七千亩。
每年只算一季,且只上交两石,都有一万四千石粮食了。
崇祯可是立志,要把种田大业发展壮大的,现在的大明朝一穷二白。
要银子没有、要粮食也没有,再不想办法搞点银子、粮食,离去煤山上吊也没几年了。
处理完汉军镶黄旗,现在轮到辽东汉民组成的签军,和蒙古正白旗了。
两者是很好区分的,这么冷的天气,仅穿着单衣的是汉人签军。
身着皮甲和动物皮毛,做成的袄子者,是蒙古正白旗。
首先打马来到汉人签军这边,崇祯用极其威严的声音道:“朕,作为大明共主!”
“让辽东沦陷于家奴之手,是朕的耻辱!”
“你们作为辽东汉民,也是朕的子民,确实有对不住你们的地方。”
此话一出,顿时有部分汉民都声泪俱下,有些年长者嚎啕大哭了起来。
跪在地上哭诉道:“皇帝陛下,我们辽东的汉民,都在等着朝廷打回去。”
“可是等了一年又一年,却不见王师到来,只能在鞑子治下,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啊!”
崇祯听到此话,也是唏嘘不已,但他是皇帝,不能感情用事。
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国家层面出发,崇祯摇摇头甩掉一些念头。
崇祯道:“朕!目前没有能力打回去,不过!朕在此立誓,有生之年定然会收复失地!”
“你们虽然被鞑子当成炮灰,但确实在攻城中帮到了鞑子,朕该如何处置你们?”
此时汉人签军,还是有点害怕的。
还是那些年长者出声道:“一切全凭陛下处置,无论如何,罪人都感激陛下恩典!”
皱眉考虑了一会后崇祯才缓缓道:“此次鞑子入关劫掠,通州沦陷,通州被鞑子屠城。”
“人口缺口甚大,将你们划归通州管辖。你们几千人里,有行动能力者。”
“在通州卫屯田,划归皇庄,每日两顿稀饭,每年粗布麻衣、棉衣各两套。”
“所得之粮,全部收归内帑,你们可有异议?”
顿时汉人签军,开始跪地磕头喊道:“这等日子,比鞑子那里可要好不少呢!”
“草民愿意为陛下种粮,只盼陛下能早日,解救辽东汉民于水火!”
看着前面乌央乌央跪倒着,一片衣衫褴褛之人。
崇祯甚是感慨的想:“多淳朴的汉家百姓啊!为何磨难如此之多呢!”
想到此处崇祯出言道:“朕,再给你们一个承诺!为朕种五年粮食,还你们自由身。”
“在此之前,你们将被编入兵籍,隶属于通州卫,朕会让人看着你们!”
说罢这些人,便被排着队带走了,这会轮到蒙古正白旗了。
这些家伙,从元朝开始,祸害大明几百年了。
不好好安排一下他们,都对不起朱棣老祖的五征漠北!
其实刚才安排汉军镶黄旗,和汉人签军的时候,蒙军正白旗的人是看到了的。
他们笃定明朝皇帝,不敢杀他们,要是能将他们,送回蒙古就好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请大家收藏:(m.20xs.org)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