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开年大案,终于在一个月后落下帷幕,该杀的都杀了。
该审的也都审完了,犯官家属也恢复了自由身,只是追赃还在持续。
一众贪腐官员,其宗族并不在京师,崇祯的就是蚂蚁搬家式的,掏空士绅的势力。
在朝廷当官的人只管贪腐,崇祯就负责对着名单抓人,有名有姓的好抓得狠。
崇祯看了看今日的报纸,报纸排版透着清秀,难道是出自懿安皇后之手?
最中间的广告位,如今有三家商铺了,一个卖醋的另外两个卖粮油的。
都是北方常用之物,只是不知作价几何,不行得出宫去看看先。
报纸短期内亏本无所谓,要长期收不回成本,那这事情就有点扯淡了。
崇祯换了身便装,转头吩咐王承恩道:“王伴伴,让李若琏安排一些人,随朕出宫一趟。”
王承恩走出东暖阁,安排跑腿小太监去传达圣谕,片刻后,得到确切消息后才进来。
王承恩走到御桌右手边,躬身道:“皇爷,都安排好了,可以出宫了!”
崇祯放下朱笔起身,点头道:“走吧!随朕出去逛逛,好久没出过宫了。”
其实也没多久,也才一个月的样子,这放前朝的历任皇帝,没几个出宫这么勤的。
但是,要如今的崇祯关在皇宫,几个月不出门的话,那人都得疯掉!
之所以前几年不出宫,是因为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如今整个京师都在掌控之中。
偶尔出宫逛逛,问题还是不大的,崇祯还教了李若琏一招,让其发动京师百姓。
发现有行迹可疑之人,随时可以找街上锦衣卫报告,视情报重要性来定赏钱。
为了防止百姓借机报复,若是有人胡乱举报,查证属实后举报人还要挨罚。
若只是普通虚假情报,最多也就是不奖不罚,但举报成功得银一百两。
还别说,这条政令发出后,京师的细作还真抓了不少,以前还有刺杀的情况。
经过三年整治,不能说完全杜绝细作,至少隐藏到很深处去了,最多就探听些情报。
总的来说,京师的治安越来越好了,黑帮借机收取保护费的,都被送到辽东前线去了。
能适应的转型开镖局,做买卖之类的,不能适应坚持敲诈的,送去辽东干苦役去了。
苦役可不是当兵,那简直就是把人当牲口用,搬运兵器是最轻的。
苦役一般是犯官家属,或犯大罪者被充入苦役,总之就是赎罪去的,自然没轻松活干。
四年的坚持,换来的是承平的京师,但也仅是天子脚下,其它地方依然照旧。
不是崇祯不想管,而是真没有多余精力,光天灾就忙得焦头烂额了。
每天还要批阅奏折,崇祯若想出宫去逛逛,就得拼命批复完奏折,才有时间出宫。
只不过多数时候,王承恩能帮些忙,内阁也要筛选掉部分,不知所谓的奏折。
比如什么问安的折子呀!问皇上长胖没有的折子呀!问皇上要不要土特产的折子。
这些都会被内阁筛选掉,总体工作量并不太多,忙完了还有些许自由时间。
崇祯带着王承恩,去了东安大街的惠民局,崇祯径直走入店中。
正忙着算账的二饼,都未曾发现皇帝的到来,崇祯也正好乐得于此。
如今,好楼全部整理出来,做成了印刷工坊,没有后世那种油墨的味道。
反而充满了墨香味,古法做的印刷用墨,虽不能与后世的油墨那般,可重复影印多张。
印两三张就要刷一遍墨,正在埋头准备明日报纸的匠人,甚至都未抬头看来人。
在这做工的酬劳老高了,他们可舍不得丢掉这份工作,以往干活每日仅能挣三十文。
这里干一天活累是累点,但确实挣得比较多,每天可以挣五十文钱。
只要努力点干,每月有个一两多银子,这种活计可不好找。
崇祯在张嫣所在的房间门口,轻轻敲了敲门说了声:“嫂子,是我!”
里间传来脚步声,没一会张嫣的贴身丫鬟,过来给崇祯开了门,躬身将人请了进去。
这间房被布置成了,类似于会客间的地方,在张茶桌旁放了两把椅子。
崇祯走向一张椅子,随意挑了把坐下,开口询问道:“皇嫂,近来可还忙得过来吗?”
张嫣嗔怪道:“整天账都算不完,也不会给嫂子,多安排几人来打下手。”
看着开朗了很多的张嫣,崇祯辩解道:“皇嫂,不会是拿朕寻开心吧?”
“忙不过来,也不见皇嫂跟朕抱怨,锦衣卫传来的消息,也是说皇嫂一切安好!”
张嫣捂嘴轻笑道:“好啦!不跟陛下逗笑啦!您过来找臣妾,是有何事要安排吗?”
崇祯摇摇头道:“暂时没有别的安排,朕是来问问报纸营收如何?每日亏多少钱?”
张嫣考虑一番答道:“陛下,您说过报纸很重要,目前确实亏不少,但还是要做下去的。”
崇祯欣慰道:“有皇嫂帮忙,朕也省力不少。就是报纸赚钱这事吧,得找对方法才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请大家收藏:(m.20xs.org)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