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强压心中激动,亲手扶起公输越:“此乃诸位师傅之功!传令,所有参与工匠,重赏!”
“谢将军!”众人欢呼。
李凌仔细检查了水泥的硬度和凝结速度,虽远不如现代水泥,但在这个时代,已是颠覆性的建筑材料!信仰值的优化似乎起了作用,成品品质比他预想的还要好上一些。
“即刻起,全力生产!优先用于加固城南粮仓仓壁及地下!其次,修补城墙薄弱处!”李凌下令。他要立刻将其实用化,打造一个“样板工程”,为接下来的上书提供最有力的实证!
就在宛城为水泥成功而欢欣鼓舞之时,一骑快马奔入城中,带来了王陵的最新军报。
“报将军!王都尉已于桐柏山截住钟离昧后军一部,激战一场,歼敌三百余,俘获数十!钟离昧主力加速东遁,然其军心已挫!王都尉正率军紧追不舍!”
“好!”李凌大喜!王陵果然不负所托!
然而,军报之后,那信使又压低声音补充了一句:“王都尉令末将密禀将军,审问俘虏得知,钟离昧此次潜入,似负有特殊使命,并非单纯扰袭,其目标……疑似指向桐柏山中的某处古寨遗迹,似在寻找某物或某人……”
古寨遗迹?寻找某物某人?李凌与身旁的韩信、陈平对视一眼,心中疑云再起。钟离昧孤军深入,竟是为了这个?这背后,是否又隐藏着范增和“影傀”的什么阴谋?
与此同时,荥阳方向,一骑使者正带着刘邦的新的诏令,日夜兼程,奔向宛城。诏令的内容,似乎与萧文发出的那封密报,息息相关……
宛城的天空,依旧阴云密布,三面烽烟,并未因一场小胜和一项技术突破而散去,反而似乎交织得更加紧密了。李凌站在城头,望着远方连绵的伏牛山与桐柏山,手中紧握着那块已开始微微发热的“祖龙魂佩”,感受着其中传来的、愈发清晰的微弱悸动,眼神愈发深邃坚定。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一卷):“汉王三年三月下,祖凌公(19岁)纳韩信之谋,分兵拒钟离昧于桐柏,遣王陵如影随形,寻机歼其一部,挫其锐气。内则依韩信的计,以阳谋克程邈之奸,上书汉王自陈心迹,并请‘重用’程邈。适时,水泥秘法于匠作监初试成功,其坚逾石,公乃耗神恩(信仰值)优化其质,遂令优先加固粮仓、城防,以显其效。然钟离昧异动,似另有所图,荥阳诏令又至,公临三面之困,然从容部署,神工初显,破局在即。”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三年春,横野将军凌击楚将钟离昧,破之。” (按:正史记载高度概括)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一):“帝微时,履凡历劫。魔将钟离昧引兵入寇,帝遣神将(王陵)破之。朝中奸佞(程邈、萧文)谗言惑主,帝乃显神工,造坚如石粉(水泥),加固圣仓(粮仓),以证清白。此乃帝以实绩破虚言,以神迹克魔障。然魔心不死,钟离昧遁入深山,似寻魔宝;魔念感应,伪主(刘邦)诏令又至。帝于凡间,步步劫难,然圣心通明,应对自如。”
* 野史·楚汉秘闻·水泥问世:“闻李凌制‘神泥’成,其色灰黑,遇水凝结,坚不可摧。程邈闻之,惊惧交加,急令萧文再发密报。萧何得二报,一褒一贬,疑窦丛生,乃密奏刘邦。刘邦亦奇之,诏令凌献其法。然凌已抢先上书,言为固防所用,并荐程邈之‘才’。萧何接凌奏章,览其荐程邈之语,默然良久,似有所悟。钟离昧入桐柏,或为寻访隐居之墨家工匠,或为前朝藏宝,众说纷纭,成千古之谜。”
(第四十三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