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4年 汉·汉王四年 / 西楚·霸王四年 农历十月朔至十五
狄道的初冬,来得格外早,也格外酷烈。呼啸的北风卷着砂砾和残雪,抽打着这座刚刚从瘟疫与战火中喘过气来的边城。渭水支流已结起薄冰,在灰白的天光下泛着死寂的寒光。
城头,“昭武”王旗与“汉”字大旗在寒风中猎作响,旗角冻得硬挺。守城的士卒裹着厚厚的冬装,呵出的白气瞬间消散在冰冷的空气里。他们的眼神不再如月前那般绝望,却依旧带着深深的疲惫和一丝劫后余生的惊悸。
行辕内,地龙烧得滚烫,与屋外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李凌(20岁)裹着一件厚重的玄色貂裘,坐在铺了狼皮褥子的榻上,面前摊开着陇西郡的舆地图和一堆军报文书。他的脸色依旧苍白得近乎透明,唇色浅淡,但那双深陷的眼眸中,昔日近乎熄灭的火焰,已重新凝聚起微弱却执拗的光亮。
【系统提示:宿主生命体征缓慢回升中… 体质:45(重伤未愈,极度虚弱,畏寒)… 信仰值:27点(缓慢自然增长中)… 祖龙魂佩能量:0.05%(深度休眠,恢复极其缓慢)…】
“二十七点…”李凌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案几,目光扫过那冰冷的数字。这点信仰值,在系统商城中连最廉价的止血散都兑换不了,聊胜于无。但他能感觉到,每一丝增长,都源自城中那些逐渐安定下来的军民心中,那一点点重新凝聚的、微弱的感念与希望。这感念,是他用呕血的坚持和散尽府库的抚恤换来的。
“王爷,该用药了。”刘玥(昭武王妃)端着一碗浓黑的药汁进来,眉宇间带着化不开的忧色。自李凌城头呕血昏迷后,她几乎寸步不离。
李凌接过药碗,一饮而尽,苦涩的药味让他微微蹙眉,却并未如往日般引发剧烈的咳嗽。
“高顺和张嶷今日如何?”他问,声音虽轻,却比前几日多了些许中气。
“高将军已能自行坐起用餐,只是气虚体弱,淳于先生说不宜移动。张将军恢复得更快些,今早还去校场看了看新募的羌骑,被淳于先生训斥了一顿,赶回营帐了。”刘玥轻声回禀,语气中带着一丝难得的轻松。
李凌微微颔首。高顺(体质76)和张嶷(体质75)的苏醒与好转,是近期最好的消息,如同给残破的玄甲卫重新注入了灵魂。
“玄机呢?”
“玄机侄儿昨夜醒了一次,认出了人,还含糊问了句‘炉火可旺’,便又睡去了。淳于先生说,神识既复,便是大好了,只需静养。”刘玥眼中泛起泪光,这是连日来最大的欣慰。
正说着,郡守李信(政治78)带着一身寒气匆匆而入,面色凝重。
“王爷,派往羌地的信使回来了。”
“讲。”
“烧当、先零两部…收了我们的‘定金’——那五百头牛羊,他们笑纳了。”李信语气低沉,“但对于来年‘大买卖’之事,依旧含糊其辞,只说要‘看天意’、‘看汉王的诚意’。至于抵押草场之事,他们绝口不再提,但…要求我们开春后,必须优先提供他们盐铁,价格…只能是市价的七成。”
“贪婪无厌!”刘玥忍不住低斥。
李凌却神色不变,仿佛早已料到:“他们是在观望。观望休屠王是否真的会来,观望我李凌…能不能活过这个冬天,能不能守住狄道。答应他们。”
“王爷?”李信愕然。
“虚名而已。”李凌淡淡道,“先把眼前的难关渡过。开春的事…开春再说。只要我们挺过去了,届时,就不是他们说了算了。还有其他消息吗?”
“有…”李信压低了声音,“我们的斥候在湟中边缘,发现了小股月氏残党的踪迹!他们似乎…真的在帮发羌人锻造兵器,而且…有羌人部落开始用上了一种新式的弯刀,比匈奴人的更轻更利!”
李凌眼中寒光一闪:“果然如此。月氏工匠…成了他们投靠羌人的投名状。发羌…实力怕是会暴涨。”
“还有…北面传来消息,休屠王部这个冬天异常安静,没有大规模南下打草谷,但其斥候游骑的活动范围,却比往年向南推进了五十里!”
屋内一时寂静,只有地龙炭火燃烧的噼啪声。
休屠王在蛰伏,在舔舐伤口,更在…虎视眈眈。羌人在摇摆,在趁火打劫。月氏残党在渗透,在积蓄力量。
冰河之下,暗流汹涌,杀机四伏。
“王爷,朝廷的赏功诏书和…抚恤钱粮,至今未见踪影。”李信的声音带着苦涩,“周勃太尉留下的粮秣,支撑日常口粮已捉襟见肘,若休屠王开春来犯,我们…”
“朝廷是指望不上了。”李凌打断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冰冷的决断,“刘邦和项羽正在荥阳拼得你死我活,哪里还顾得上我们这偏远之地。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喉间的痒意:“李郡守,从明日起,实行‘军屯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