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乱世兵锋,潜龙出渊
第一百三十五章:荥阳使至,龙卧静观
公元前204年 汉·汉王四年 / 西楚·霸王四年 农历七月十一至廿五
李凌的苏醒,如同在狄道这片浸透血泪的焦土上,投下了一颗虽微弱却无比坚定的火种。火光摇曳,不足以驱散所有阴霾,却清晰地昭示着生命不屈的韧劲。然而,这簇微弱的生命之火,其所处的环境,却依旧是寒风凛冽,危机四伏。
郡守府行辕内,时间仿佛被拉长,每一刻都沉浸在一种小心翼翼、近乎虔诚的守护氛围中。李凌的状况,用“好转”来形容或许过于乐观,更准确的描述是,他暂时摆脱了急速滑向死亡的深渊,进入了一个极其脆弱、进展缓慢的平稳期。
他依旧无法动弹,每日绝大多数时间都陷入一种昏沉的浅眠之中。偶尔清醒的片刻,眼神虽不再如最初那般全然空洞,却也依旧蒙着一层薄雾,对外界的认知模糊而迟缓。刘玥(昭武王妃)的低声细语,淳于意(智力80)诊脉时指尖的微温,或许能在他沉寂的心湖中激起一丝微不可察的涟漪,让他眼睫微颤,但也就仅此而已。他无法做出更明确的回应,像一株在严冬后勉强存活、却远未恢复生机的幼苗,所有的能量都用于维系最基础的生命体征。
喂食依旧是最艰难的事。每一勺流质的药膳或参汤,都需要刘玥极大的耐心和技巧。她需时刻观察丈夫喉结是否滚动,稍有呛咳便需立刻停下,轻柔拍背。这个过程缓慢而耗神,但刘玥甘之如饴,每一次成功的吞咽,于她而言都是一次小小的胜利。她开始尝试在他清醒时,用温湿的布巾轻轻擦拭他的手掌和手臂,按摩那略显僵硬的指关节,希冀着能促进一丝气血流通。
淳于意的调理方案愈发精细。他深知此时任何猛浪的用药都是催命符,故而以“润物细无声”为主旨。药方多以性味平和的黄芪、党参、当归等益气养血之品为主,佐以少量通络之药,剂量极其谨慎。他更注重饮食调养,设法寻来些易于消化吸收的肉糜、粥羹,一点点为李凌补充元气。
“王妃,王爷脉象如今如溪流潜行,虽缓却稳。此乃根基渐固之象,然气血亏虚太甚,非朝夕可补。眼下之要,在于‘守’,守住这缕生机,静待其自我复苏之力缓慢积聚。”淳于意每日禀报时,语气中既有欣慰,更有如履薄冰的谨慎。
【系统提示:宿主处于深度恢复期… 生命体征极度虚弱但保持稳定… 体质:19(生命本源以极其缓慢速度自我修复)… 信仰值:5.1(狄道军民持续感恩愿力滋养,突破5.0临界点,对修复产生微弱增益效果)… 魂佩能量:-4.3%(永久沉寂)… 恢复进程:平稳且极其缓慢… 警告:身体机能仍处于临界状态,需绝对避免任何形式的消耗与刺激!】
高顺(濒死)的状况与李凌呈现出某种奇妙的同步性。他依旧昏迷不醒,但脉搏较之前更为扎实了一些,面色虽蜡黄,却不再泛着死灰。这种关联,让淳于意更加确信,这位将军的生机,与王爷的安危息息相关。
狄道城内的清理和整顿工作,在周勃(政治85,智力82)派出的军士协助下,艰难地进行着。尸骸被集中焚化或深埋,废墟被粗略清理,幸存者们被重新登记造册,集中在几处相对完好的屋舍中居住,以便管理和分发有限的粮秣。城中的死寂渐渐被一种压抑的忙碌所取代,但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悲伤与绝望的气息。唯有郡守府那面依旧飘扬的“昭武”王旗,以及王爷苏醒的消息,是支撑着这数百幸存者继续活下去的唯一精神支柱。他们自发地、日复一日地向着行辕方向默默祈愿,这股精纯的信念之力,无声无息地汇聚而来。
【系统提示:感知到稳定持续的感恩愿力… 信仰值+0.1… 当前信仰值:5.2…】
然而,现实的困境如同冰冷的枷锁,牢牢禁锢着这片土地。粮草,始终是悬在头顶的利剑。周勃大军与狄道残民每日的消耗,使得从荥阳转运而来的粮秣入不敷出。周勃不得不一再削减军士的口粮,并派出小股部队四处狩猎、采集,甚至冒险前往更远的、未被匈奴彻底破坏的村落搜寻食物,杯水车薪,难解根本之渴。
就在周勃为粮草焦头烂额、一面加固营寨防务,一面警惕匈奴动向之际,一队风尘仆仆的骑士,护送着一辆马车,抵达了汉军大营。来人手持汉王符节,声称奉王命而来。
周勃闻报,心中一动,立刻在中军大帐接见。为首者是一名中年文官,面容白净,眼神却透着精明,正是汉王刘邦身边的中大夫,名叫孔聚(政治75,智力78)。此人并非顶尖谋臣,却深谙官场之道,常奉命传达机宜。
“周太尉辛苦!”孔聚拱手见礼,语气恭敬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审视意味,“汉王闻听狄道解围,昭武王苏醒,龙心大悦,特遣在下前来抚慰将士,探视王爷病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