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勃的表现: 要突出其忠勇果敢,坚守狄道,血战匈奴,尤其要提及其冒险派兵夺粮之举,肯定其功绩和对稳定北地局势的关键作用。但…也要隐约点出其“权柄过重”、“行事果决有时近乎专断”、“深得军心民望”,暗示需要有所制衡。这一点,要褒中含抑,分寸拿捏至关重要。
* 北地现状: 要极力渲染狄道及北地郡的残破景象,军民伤亡之惨重,粮秣短缺之严峻,防务压力之巨大。强调此地已成烫手山芋,需要朝廷持续投入大量资源,且短期内难见回报。目的是…为后续可能减少支援或调整策略做铺垫,也为他自己在此地的“艰难”处境寻求理解。
* 自身建议: 最终,他提出建议:鉴于李凌重伤难起,北地防务不可长期悬空,建议朝廷考虑…委派一名重臣(或宗室)常驻陇西,协助周勃处理政务、安抚地方、协调粮秣,以确保北地稳定,并减轻周勃的负担。这个“重臣”的人选…自然有待朝廷斟酌,但其用意不言自明——分权与监督。
吕释之的笔锋,在绢帛上蜿蜒游走,每一个字都经过反复推敲,力求在忠君体国的表象下,嵌入精妙的个人考量与政治意图。他知道,这封奏报一旦送达荥阳,必将引起刘邦、萧何、乃至吕后一系的深思,从而影响整个北地乃至朝廷的权力格局。
而在狄道城外的汉军大营,周勃也并未完全信任吕释之。他同样写了一份密奏,通过绝对可靠的秘密渠道,直送丞相萧何之手。在密奏中,他详细禀报了夺粮的惨烈经过,强调了北地军民的忠勇与当前依然严峻的形势,也…隐晦地提到了吕释之到来后的一些“关切”与“询问”,表达了对朝廷可能对北地将士产生猜忌的担忧,并恳请萧何能体察边关将士的艰辛,确保粮草补给畅通。
两股无形的信息流,即将从狄道这个风暴眼,分别流向荥阳不同的权力中心。它们将如同投入湖面的两颗石子,在不久的将来,激起怎样的波澜,尚未可知。
郡守府内,对此一无所知的刘玥,正细心地为丈夫擦拭着手臂。李凌静静地躺着,呼吸均匀。突然,窗外传来一阵鸟鸣,清脆悦耳。刘玥并未在意,继续手中的动作。然而,她却没注意到,在她低头的一瞬间,李凌那原本平视屋顶的目光,极其缓慢地… 转向了传来鸟鸣的窗口方向,那空洞的眸子里,似乎… 闪过了一丝… 极其细微的… 对外界声息的… 本能好奇。
那微光,正在穿透沉重的阴霾,一丝丝,一缕缕,顽强地明亮起来。而环绕这微光的暗流,也愈发深邃难测。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一卷):“汉王五年十月,狄道得夺来之粮,暂解饥馑。祖凌公(20岁)病势持续好转,眼神渐清,对外界声光情感皆生微应。然建成侯吕释之暗修奏报,欲以‘王爷病重难起,北地需人协理’为由,请朝廷遣重臣分权。周勃亦密奏荥阳陈情。朝堂暗流因狄道而涌动。”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四年冬,北地乏粮,稍得补充。”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一):“帝静养中,灵觉日开,始感万物声光。然凡间使者,心念纷杂,暗奏朝堂,欲动北地之局。”
* 野史·楚汉秘闻·病苏暗奏各怀心:“李凌病渐苏,吕释之却奏其重疾难起,请派重臣。周勃亦密报求粮。狄道微光下,朝争暗流生。”
(第一百四十一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