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6年 汉文帝二年 农历九月
九月深秋,北地高原天高云淡,气候宜人。灼热的暑气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清澈干爽的秋风,带着成熟谷物的芬芳与原野草木的清香。天空呈现出一种近乎透明的湛蓝,高远而辽阔。广袤的田野里,夏粟已然收割完毕,只剩下整齐的庄稼茬口,裸露着肥沃的土地;而春播的黍、菽等作物也进入了最后的成熟期,穗实饱满,在秋阳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湟水水量渐趋平稳,水流清澈,蜿蜒穿过黄绿相间的原野。狄道城外,杨柳叶片已大半转黄,随风轻舞,偶尔飘落几片,预示着冬季的临近。这是一年中最令人欣慰的丰收季节,也是检验一年劳作成果、为过冬及来年积蓄力量的关键时刻。靖王李凌在初步完成了确立世子辅政地位、以及应对乌孙联姻提议等重大决策后,立即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秋收工作的督导与郡国年终政务的统筹规划上来。秋收事关粮草储备、赋税基础、民生安稳,乃是“固本培元”战略最直接的体现,尤其是在经历了夏季战事消耗之后,确保仓廪充实显得尤为重要。李凌亲自过问秋收事宜,下令各级官吏全力保障收割、打晒、入库的顺利进行,严防火灾、盗窃,确保颗粒归仓。与此同时,基于西域出现的新动向以及来自长安的微妙信号,李凌需要与核心僚属商议制定未来一年(文帝三年)的施政方略,明确重点,平衡内政、边防、外交与发展的关系。而刚刚获得“参赞政务”权力的世子李玄业,也迎来了其辅政生涯的第一次重大实践——独立主持秋收工作的部分督察事宜,并参与年度政务规划的讨论。这不仅是对其能力的考验,更是树立其威信、巩固其地位的重要机会。就在北地上下忙于秋收与谋划未来之际,西域方向经由秘密渠道,传来了关乎联姻之议与西进战略的突破性进展,一位特殊的客人,正穿越河西走廊,悄然向狄道而来。
九月初十,狄道郡府大堂。一场关于秋收工作的专题会议正在进行。长史周勃主持,户曹、仓曹、劝农掾以及各县令汇报情况。新晋的“靖王世子,领北地郡副留守事”李玄业端坐于李凌侧首,神情专注地聆听。
“王爷,世子,”劝农掾面带喜色禀报,“托王爷洪福,今岁风调雨顺,夏粮已丰,秋粮长势更是喜人!黍、菽、麻等作物皆籽粒饱满,预计亩产可比去岁增一成有余!各县已组织民夫,准备开镰,预计月内可基本收割完毕。”
户曹掾补充道:“秋收之后,便是征收秋赋(主要针对经济作物、手工业、商业的税收)。今岁西域商路畅通,市面繁荣,加之去岁战事平息,商旅往来更频,预计市租、关税等收入亦将大增。府库充盈,可期也。”
各县令也逐一汇报了本县秋收准备、仓储修缮、防火防盗等措施。
李凌仔细听取汇报,不时询问细节,尤其关心去岁受灾和今夏遭战火波及地区的收成恢复情况,以及边军屯田的收获。最后,他总结道:“秋收乃一年辛苦所系,亦是郡国命脉所依。勃兄,玄业,”他特意看向儿子,“秋收之事,由你二人总揽督导。需得确保:一、收割及时,不误农时;二、晾晒充分,防霉防蛀;三、仓储安全,防火防盗;四、计量公平,严禁胥吏盘剥;五、及时接济孤寡贫困,助其完成收割。 可抽调郡府吏员,分赴各县巡查督导,遇有困难,及时协调解决。尤其要告诫各级胥吏,此乃关乎民生社稷之大事,谁敢在此事上动手脚,定严惩不贷!”
“儿臣(老臣)遵命!定当尽心竭力,确保秋收圆满!”李玄业与周勃齐声领命。这是李玄业首次被赋予独立主持一项全郡性重要工作的职责,他感到肩头责任重大,暗下决心必要做得漂漂亮亮。
会议结束后,李玄业立即与周勃商议,抽调精干吏员,组成数个巡查组,亲自带队前往狄道周边县乡,其余分组派往稍远各县。他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庄稼长势,询问农人收成,检查粮仓准备情况,督促地方官组织人力。遇到有困难的家庭,他便指示随行吏员记录在案,协调乡里给予帮助。其处事细致,体恤民情,且因身份尊贵,所到之处,官吏无不尽心,百姓亦感念世子亲民。数日下来,秋收工作进展顺利,秩序井然,李玄业也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熟悉了农事管理的各个环节,其务实、亲民的作风,赢得了基层官吏和百姓的好评。李凌通过周勃的汇报,得知儿子表现沉稳得力,心中甚慰。
【系统提示:宿主于关键农时委世子以重任,展现出对继承人实践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与信任,通过具体政务锤炼其领导才能与亲民形象,有效巩固其辅政地位… 宿主状态:内政管理有序推进,统治梯队建设成效显着,继承人通过独立主持要务树立威信,政权交接平稳进行…】
就在秋收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之时,九月十五,郡丞公孙阙带来一个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消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