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明白!这就去物色人选。”公孙阙领命。
“至于朝廷诏书,”李凌续道,“勃兄,依制精心准备奏章,详陈我北地去岁御胡、安民、垦荒、通商之政绩,数据务必翔实准确,彰显我边郡之功,亦示朝廷以恭顺。赏赐将士吏员之名单、额度,亦需合乎规制,不逾不缩。”
“老臣遵命。”周勃应道。
李凌又对李玄业道:“业儿,朝廷动向,关乎大义名分。我辈镇守边陲,虽有权宜之变,然终为汉臣。对朝廷,需时时存敬畏之心,守臣子之节。此乃立身之本。”
“儿臣谨记父王教诲!必当时时以忠君爱国为念。”李玄业郑重答道。通过参与政务,他愈发理解父亲在强势外表下对中央权威的谨慎与尊重。
十二月初一,北郊祭坛。寒风萧瑟,旌旗招展。腊祭大典隆重举行。靖王李凌主祭,率文武百官,依古礼祭祀皇天后土、山川神灵、李氏先祖。典礼庄严隆重,钟鼓齐鸣,香烟缭绕。当世子李玄业身着庄重礼服,步上祭坛,代父行亚献之礼,并朗声宣读祝文时,其从容气度、清越嗓音,给在场众臣留下了深刻印象。仪式结束后,李凌当众宣布了对有功将士官吏的赏赐令,并对郡内耆老代表进行了赏赐,对孤寡贫困之家发放了过冬粮帛。全场山呼万岁,感念王爷恩德,气氛热烈而肃穆。这场盛大典礼,不仅是一次宗教仪式,更是一次成功的政治动员,极大地增强了北地军民的归属感与凝聚力。
腊祭过后,便是紧锣密鼓的岁末赏赐与迎新准备。李玄业在周勃的辅佐下,具体负责赏赐物资的核对发放、以及郡府内部的迎新增饰等事宜。他事无巨细,皆亲自过问,确保功赏及时到位,恩泽普惠百姓,王府内外也焕然一新,充满节日气氛。其处事之周全、待下之宽和,赢得了府中上下的一致好评。
十二月十五,靖王府议事厅。李凌召集核心僚属,举行年终最后一次政务会议,最终审定文帝三年(公元前185年)的施政纲要。
“王爷,诸位同僚,”周勃手持纲要草案,陈述道,“综合今岁得失与未来形势,老臣等拟定的新年方略,核心仍为‘守成拓进,固本培元’。具体而言:内政上,重在‘安民富国’:继续鼓励农桑,推广代田,兴修水利;整顿吏治,清明狱讼;发展工坊,促进商贸;抚恤孤贫,教化百姓。军事上,重在‘强兵慑远’:巩固边塞防务,精练士卒,更新军械;加强对匈奴小股窜扰的预警与反击;稳步推进河西走廊经营,保障西域商路安全。外交上,重在‘稳西和汉’:落实与乌孙盟约,谨慎支持军须靡,牵制匈奴西翼;对朝廷,恪守臣礼,及时沟通,消除猜疑。总体以求稳为主,蓄力待机。”
郡丞公孙阙补充道:“西域经营仍是重中之重。需加大商队规模,拓展贸易品类;巩固玉门外屯所,使其成为情报前哨与支援基地;密切关注乌孙局势,灵活调整支援策略。”
都尉赵破奴则强调:“练兵一日不可松!尤其要加强骑兵野战与弩兵守城协同训练,以及恶劣天气下的作战能力。”
李凌听取众人意见后,最终拍板:“诸位所议甚妥,便依此施行。然,需强调几点:一、内政之要,在于公平。 赋税征收、刑狱断决、官吏升黜,务求至公,方可凝聚民心。二、武备之基,在于精实。 切忌虚演,务求实战,宁可少而精,不可多而滥。三、外交之策,在于利益。 与乌孙交往,需时刻以北地利益为先,盟友可助,然不可为其火中取栗。对朝廷,忠谨之外,亦需善保自身。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需加强各类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以应不虞。总之,新的一年,我北地当时时勤勉,处处用心,外示平和,内修实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臣等(末将)谨遵王命!”众臣轰然应诺。
李凌看向李玄业:“业儿,新年伊始,你肩上的担子会更重。望你戒骄戒躁,辅佐为父,处理好军政要务,尤其要多关注吏治民生,此乃根本。”
“儿臣定当竭尽全力,勤勉奉公,不负父王与诸位叔伯期望!”李玄业肃然应答,感受到新年的责任与挑战。
十二月三十,除夕之夜。靖王府内举行家宴,李凌与正妃刘玥、世子李玄业及诸位子女、少数近支宗亲欢聚一堂,气氛温馨。李凌难得地放松心情,享受天伦之乐。他看着日渐成长的儿女们,尤其是沉稳睿智的长子玄业,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家宴后,他独坐书房,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和狄道城零星的灯火,回顾这波澜壮阔的一年,展望即将到来的新元,心中思绪万千。北地郡这艘航船,在他的驾驭下,又将开启新的航程。
公元前185年,汉文帝三年,元月初一。晨曦微露,狄道城钟鼓齐鸣,靖王府大门洞开,李凌接受文武百官的新年朝贺。北地郡迎来了新的一年,万象更新,充满希望。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文帝纪:“(文帝)三年春正月,诏曰:‘……’”
*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二年岁暮,凌公行腊祭,赏功恤孤,定新年方略。世子玄业亚献祭礼,位望益隆。北地气象一新,喜迎新元。”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岁暮祭典,上帝昭格于天;新元肇基,圣域延洪祚永;圣嗣摄礼,克虔克诚。”
* 北地秘录·凌公岁末:“李凌循礼制,肃典仪,定新策,世子显贵,北地喜迎文帝三年,根基愈固。”
(第三百八十一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