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封赏浩荡,钦差带来的不仅是荣誉和金银,更有无数双从京城望过来的、充满探究、贪婪与忌惮的眼睛。那旨意中关于“详加考察验看”、“录其法式,斟酌推广”的语句,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预示着索取必将接踵而至。
果然,钦差队伍尚未完全离开,兵部选派的那位“协理军务、察验新械”的员外郎——李文博,便已带着几名随员和工匠模样的助手,在雁门关总兵府正式设立了公廨。
李文博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留着三缕长须,一副精明干练的文人官员模样。他表面功夫做得十足,对赵霆和江辰这两位“功臣”极为客气,言必称“将军劳苦功高”、“下官奉命学习”,但那双微微眯起的眼睛里,却时刻闪烁着审视和计算的光芒。
他的到来,立刻在雁门关内引起了微妙的变化。军中上下,从将领到士卒,都清楚地知道这位李员外郎所为何来。羡慕、警惕、担忧、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抵触情绪,在暗中流动。
李文博并不急于直奔主题。他先是煞有介事地巡视关防,检阅部队,观看操演,对“悍卒营”的军容纪律赞不绝口。随后,他又“虚心”请教赵霆和江辰关于边务防戍的看法,显得极为勤勉尽责。
然而,几次旁敲侧击,暗示想要参观匠作营、了解新式军械的“妙处”时,都被江辰以“营区杂乱,恐污大人视听”、“新械初成,尚不稳定,恐生意外”等理由,不卑不亢地婉拒了。
李文博面上依旧含笑,心中却已不耐。他知道,必须亮出底牌了。
这一日,他正式在总兵府升堂,请来赵霆和江辰,屏退左右,脸上那层客气的面纱终于褪去,换上了公事公办的严肃表情。
“赵将军,江将军,”他清了清嗓子,从袖中取出一份盖有兵部大印的公文,“下官奉部堂之命,协理军务,察验新械。黑风谷大捷,新式火器功不可没,此乃国之利器,岂可久悬于边陲一隅?陛下亦有旨意,若利于国,当推广于各边镇,以强全军。今日,便请江将军将‘霹雳炮’及其相关火器之制作图样、法式要领,悉数移交本官,以便录档呈送兵部,由诸公审议推广之策。”
话说得冠冕堂皇,扣着皇帝和兵部的大帽子,让人难以直接拒绝。
赵霆面露难色,看向江辰。他虽受朝廷恩赏,但也知这是江辰安身立命的本钱,更是雁门关如今的倚仗。
江辰面色平静,似乎早已料到这一刻。他起身,对着李文博拱手道:“李大人所言极是。新式火器若能利国强军,末将岂敢藏私?只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重而诚恳:“李大人有所不知。此类火器,威力虽巨,然制作极其繁难,用料讲究,工艺苛刻,稍有差池,非但不能杀敌,反而极易炸膛,酿成大祸,伤及自身!黑风谷之战后,末将亦曾命匠作营尝试仿制扩产,然成品十之七八皆因各种瑕疵而报废,甚至伤了不少工匠。此非匠人不力,实乃技艺未精,火候难控。”
他看了一眼李文博微微皱起的眉头,继续道:“如今大人索要图样,末将自当奉命。然末将担忧,若是将现今这尚不成熟、隐患重重的全套法式贸然上交,各地匠司依样仿制,一旦广为流传,其一,恐良莠不齐,炸膛事故频发,反损我军战力,徒耗国帑;其二,若是不慎被蛮族细作窃取,彼等若能仿造,则我朝优势尽失,后患无穷啊!”
这一番话,合情合理,既点明了技术风险,又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听得赵霆连连点头,连李文博也不由得神色凝重起来。
“那依江将军之见,该当如何?”李文博沉吟道,语气缓和了不少。
江辰这才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卷图纸,双手奉上:“末将以为,当分步而行,稳妥为上。此乃‘霹雳炮’及震天雷之‘基础制式’,包含了其核心原理、大致结构、及关键用料要求。大人可先将此图样呈送兵部,由京中巧匠大师先行研究,若能吃透其中原理,改进工艺,消除隐患,再行推广,方为万全之策。”
“至于末将这边,将继续带领匠作营钻研改进之法,力求降低成本,提高良品率,稳定性能。待有所成,定第一时间将完善后的‘精进法式’上报朝廷,绝无保留!如此,既可应朝廷查验推广之意,又可避免仓促行事可能带来的风险。望大人明鉴!”
李文博接过那卷图纸,展开一看。图纸画得清晰工整,确实描绘了火炮和震天雷的外形、剖面结构,标注了尺寸、用料(如需用青铜),也写明了需要火药驱动等基本原理。看起来内容详实,并无明显隐瞒。
然而,只有江辰和匠作营的核心人员才知道,这份“基础制式”图纸,省略了太多关键细节:
· 核心配方:火药的精确最佳配比、颗粒化处理工艺、以及更重要的——用于引信和雷管的敏感度更高的起爆药配方,只字未提,只模糊地写着“需用精炼火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盖世悍卒请大家收藏:(m.20xs.org)盖世悍卒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