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车床那刺耳的尖鸣与金属火花,已然成为黑水县匠作区最令人振奋的交响。它不知疲倦地旋转着,将一根根粗糙的铁棒、钢坯,如同削砍朽木般,加工成光滑、规整、尺寸精确的转轴、螺杆、炮栓雏形。工匠们从最初的震惊膜拜,到如今的熟练操作,眼神中充满了对这台“神机”的敬畏与依赖。
然而,江辰的目光,早已超越了单一零件的精密制造。他站在车床旁,看着又一个完美符合图纸要求的枪机撞针被加工出来,脸上并无太多喜悦,反而微微皱起了眉头。
他拿起旁边工作台上几个同样由车床加工出来的撞针,它们单个看起来都无比精致,尺寸似乎分毫不差。但当他把它们并排放在一起,用游标卡尺(这是他带来的另一项简易却革命性的工具)仔细测量时,却能发现极其微小的差异——或许只有头发丝那么细的偏差,但偏差确实存在。
单个零件的精密,并不意味着整体装备的卓越。
“将军,这……这已经是极限了。”负责操作车床的老工匠看着江辰的神色,有些惶恐地解释道,“每次装夹工件,刀具的微小磨损,甚至水流速度的细微变化,都可能造成这点差异……真的没法做到完全一模一样啊!”
江辰没有说话。他知道老工匠说的是实情。以目前的条件,想让每一台车床、每一天、每一个工匠加工出的零件都绝对一致,是痴人说梦。
但战争,不需要艺术品,需要的是可靠和效率。
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单个零件无法绝对完美,而在于——没有标准!
每一个零件都是孤立的精品,却无法与另一个“精品”完美配合。组装火枪时,工匠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挑选、修锉、调整,才能勉强将零件组装起来。这样的火枪,或许每一支都是独特的“艺术品”,但一旦在战场上损坏,更换零件将是噩梦,不同批次的零件根本无法通用!
这严重制约了武器的量产、维护和战场的快速修复能力。
必须改变!必须建立一套全新的生产模式——标准化生产!
“极限,就是用来打破的。”江辰放下卡尺,目光锐利地扫过在场所有负责军工生产的匠头和官吏,“从今天起,军工坊的生产规矩,要变一变了。”
他拿起炭笔,在一块巨大的打磨光滑的黑石板(代替黑板)上,画下了一个简单的螺栓图案。
“看见了吗?这个螺栓,它的螺纹间距、牙型、直径、长度,从今往后,必须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来生产!”江辰的声音斩钉截铁,“不是‘差不多’,是‘必须一样’!所有车床加工同一种螺栓,必须用统一的刀具,调整到统一的参数!”
接着,他又画了一个螺母的剖面图:“还有这个螺母,必须能和所有符合标准的螺栓严丝合缝地拧在一起!不需要修,不需要磨,随手拿一个就能拧上!”
台下鸦雀无声,工匠和官吏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让成千上万个零件一模一样?这怎么可能?
“觉得做不到?”江辰冷笑一声,“那就先给我定出‘标准’!”
一场前所未有的、极其繁琐却至关重要的工程,就此展开。
江辰亲自牵头,召集所有大匠师,对现有火枪、火炮的每一个零件进行分解、测量、优化。不再依赖老师傅的“手感”和“经验”,而是使用统一的度量工具(江辰强制推广了新的长度标准“厘”、“分”),为每一个零件制定出最合理、最精确的图纸和数据标准。
螺距是多少分?膛线要刻多深?枪管壁厚公差范围是多少?撞针的长度和直径极限是多少?……无数个细节被反复争论、测算、最终敲定。
然后,便是制作标准样板和量规。
最优秀的工匠们被集中起来,耗尽心血,用手工打磨出堪称完美的“标准件”——一根标准枪管、一个标准螺栓、一个标准撞针……这些标准件被供奉般锁进玻璃柜中,成为不可动摇的权威。
接着,根据标准件,制作了大量的限规——如“通止规”。检查一个钻孔直径, “通端”必须能轻松通过,“止端”绝对不能通过,否则就是废品!还有检查螺纹的螺纹规,检查平面度的平尺……各种简单却高效的量具被发明出来。
这个过程,枯燥、缓慢,甚至充满了争吵。许多老师傅无法理解为何要放弃自己娴熟的手艺,去服从那些冷冰冰的“铁规矩”。抵触情绪在暗中滋生。
“老子打了一辈子铁,闭着眼睛都能敲出好刀,现在居然要用这铁片子来卡?”一个资深铁匠愤愤地将一把新发下的卡尺扔在地上。 “就是!每个零件都一样?那还要我们这些老师傅有什么用?”
流言和阻力,比预想的更大。
就在标准化推行遭遇瓶颈时,军工坊发生了一次严重的事故。一支在战场上表现异常凶悍的试验型新式火枪,在测试中突然炸膛,险些伤到试枪员。调查结果发现,问题出在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击锤部件上,其尺寸超出了公差范围,导致受力异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盖世悍卒请大家收藏:(m.20xs.org)盖世悍卒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