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的动荡发生在商业领域。许多店铺公然拒收纸币,只认金银。市面交易几乎陷入停滞。粮价、油价开始飞涨,投机商趁机囤积居奇,试图用物资来对抗他们眼中的“废纸”。
江南,苏州府。
“东家,咱们……真的不收吗?”绸缎庄的掌柜看着门外贴出的“拒收宝钞”的告示,忐忑地问着背后的东家,一位沈姓豪商。
沈老板面色阴沉,呷了一口茶:“收?拿一堆纸回来做什么?擦屁股都嫌硬!朝廷这是穷疯了,变着法子刮地皮!等着看吧,不出三个月,这废纸就得变成擦屁股都没人要的玩意儿!到时候,谁手里有金银,谁才是爷!”
他眼中闪烁着精明而冷酷的光:“通知下去,暗中提高收购生丝的价格,只收金银!仓库里的绸缎,没有现银,一两也不卖!我倒要看看,是朝廷的纸硬,还是我沈某人的银子硬!”
类似的场景在全国各地上演。旧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地方豪强,传统金融业者(钱庄、票号),甚至部分底层百姓,都自发或不自发地形成了抵制联盟。一场无声的金融战争,骤然爆发。
皇帝的雷霆与孤寡老人的眼泪
面对汹涌的反对浪潮和近乎瘫痪的市场,江辰的反应快如闪电,狠如雷霆。
第一,法令如山:各地官府强制推行,所有官粮、官盐、关税、兵饷,一律只收新币!拒不执行者,以抗旨论处!
第二,严厉打击:“夜不收”和经济巡检司全力出动,短短数日,查抄、捣毁了数十个暗中散布谣言、拒收新币、甚至试图仿制的窝点。为首者当街斩首,家产充公!血淋淋的人头挂出来,瞬间压制了明面上的抵抗。
第三,精准示范:皇帝下令,宫内所有用度采买,率先使用新币支付。并组织官员、军属,成建制地前往皇家银行兑换新币,并在指定“示范商店”(由内帑出资控制)消费,展示新币的购买力。
然而,最具有杀伤力的,却是一则看似不起眼的消息。
北京城南,一间破旧的土坯房内。
瞎眼的李婆婆独自一人带着小孙子过活。儿子战死疆场,朝廷发的抚恤是几块小小的银元,她一直舍不得用,藏在炕席底下,那是她和小孙子最后的指望。
币制改革的消息传来,老婆婆吓坏了,整日以泪洗面,觉得朝廷连她这孤寡老人的活路都要断了。
这天,几名穿着体面的官差敲开了她的门。老婆婆吓得瑟瑟发抖,以为要来强征她的银元。
为首的官员却异常和蔼,仔细核对了她的身份和抚恤凭证后,郑重地将一叠崭新、挺括的纸币放在她手里。
“婆婆,这是朝廷的新钱,和您的银子一样值钱。以后啊,您就拿这个去买米买面,更方便,没人敢骗您。”
老婆婆将信将疑,摸索着那从未接触过的“纸”,老泪纵横:“官爷……这……这真能买米?”
“能!绝对能!”官员肯定地说,“陛下说了,谁敢欺辱军属,谁敢拒收新币,就是对抗朝廷,杀头的大罪!您放心用!”
第二天,在邻居的搀扶下,李婆婆颤巍巍地拿着一张壹圆纸币,来到街口那家刚刚被严厉警告过的粮店。
店内伙计看着那纸币,又看看门口站着的、眼神冰冷的便衣巡检,咽了口唾沫,立刻堆起笑脸:“婆婆您来啦?要买米?好好好,这就给您称!”
当李婆婆真的用那张“纸”换回了一袋沉甸甸的白米时,她哭了,对着皇宫的方向就要下跪磕头:“皇上圣明啊!这纸……这纸真的能换米!能活命啊!”
这一幕,被无数人看在眼里。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全城。
信任,如同坚冰,在皇帝的强权与一丝人性的温度共同作用下,开始出现第一道裂缝。
帝国的金融心脏,在经历了最初的剧烈抽搐和恐慌后,开始伴随着疑虑、期待、恐惧与希望,在皇帝的意志强推下,搏动出第一下沉重而有力的心跳。
新旧时代的财富,在这一刻,完成了第一次惊心动魄的、充满血与火、泪与笑的交替。
喜欢盖世悍卒请大家收藏:(m.20xs.org)盖世悍卒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