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那争夺这些还有什么意义?
当然有必要!
蔡讽皱眉注视着蔡瑁,斩钉截铁道:规矩照旧,该争的必须争!
否则其他家族必定起疑!越是紧要关头越要稳住阵脚!
即便现在拿到手,日后也能主动献给吴侯作为功绩!
蔡瑁闻言双目放光:原来如此!还是父亲高明!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自己终究差得远!
用心学吧!待我百年之后,这些事都要由你独自决断了。
蔡讽摆了摆手。
与此同时,离开蔡府的蒯氏兄弟登上马车。
蒯越回望蔡府大门,低声问道:兄长以为蔡瑁所言有几分可信?那蔡大 ** 当真与家族决裂出走?
他总觉得此事颇有蹊跷。
蒯良抚须道:真假且不论,蔡氏欲结吴侯之心确凿无疑。他们本就占尽先机——黄承彦之妻正是蔡瑁长姐,而黄承彦在吴侯帐下地位举足轻重。
我亦在权衡,是否该借蔡氏之便依附吴侯。
今日目睹刘表战报,黄海水军展现的恐怖战力令他心惊。
黄祖这等沙场老将尚折戟沉沙,自身却几乎毫发无损。更何况吴侯麾下尚有另一支劲旅。
如此局面下,荆州真能抗衡吗?
(
(段落间距保持不变)
这显然难以实现。
除非吴侯尚未抵达荆州便已被其他势力剿灭。
此种情况并非全无可能。
然而从黄海水军的实力来看,吴侯其余部队的战斗力岂会逊色?
此话当真?
蒯越听闻兄长所言猛然色变,急声道:兄长莫非糊涂了?吴侯新政处处与士族作对,你竟打算投效于他?究竟是何道理?
他实在不忍割舍家族世代积攒的田产基业。
二弟对新政有所误解。
蒯良轻叹道:莫要被那些 ** 荆州的士族蛊惑。细读吴侯新政便知,其本意并非针对特定群体,而是谋求天下人皆得公平进取之机。
固然可以说触动了士族利益。但这些权益本就非士族固有之物,皆是这些年来蚕食皇权、盘剥百姓所得!
此等行径虽利士族,却有害社稷民生!
若非如此,岂会有士族坐大至把持州郡军政,甚至朝堂欺君之事?
吴侯所求不过公平二字。若其功成,天下必将焕然一新,百姓安居乐业,国力倍增!
如同将国之糕饼做大。届时即便官吏权柄不及旧时士族,所得实惠未必减少,反可能更胜从前!
我蒯氏扎根荆州多少春秋?
始终困守一隅,未能跻身中枢。
往日无望,死守士族立场同样难有作为——根基终究太浅!
但若投效吴侯?
须知因其新政之故,投奔士族寥寥,官职虚位以待,利益空缺比比皆是!
此刻吴侯恐怕求贤若渴,尤缺经世之才!
贤弟,可曾考虑过我等归顺后能获得何等高位?
总好过在这庸主刘表麾下虚度光阴。
成败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敢放手一搏。
蒯越闻言虽觉有理,仍蹙眉道:此计前提是必得吴侯重用。然我等损失却是实实在在!我...
话未说完便被蒯良抬手打断:世间万物有得必有失,莫非贤弟以为有不劳而获之事?
付出在所难免,只是方式有别罢了!
此乃抉择之时!
暂且观望蔡氏动向。若他们功成,我辈亦可效仿!时机不等人!
若迟疑太久,自有明眼人抢先投效。
届时再想得陆风重用便难如登天。
贤弟当深思熟虑。蒯良轻拍其手道。
呼——
蒯越长舒一口气颔首:兄长放心,我定细细思量,再研读吴侯新政精髓。
这天下,恐怕真要改换新天了!
可恨!陆风部众为何如此强横?这分明是陆康旧部,怎在其手中脱胎换骨?
九江郡战场上,陶谦亲率大军久攻不下。
三战皆北,折损惨重却难越雷池一步。
小说六零五八三七二九七
许褚虽常年担任陆风近卫统领。
但陆家万余铁骑多由其操练。
深得陆风兵法真传。
更蒙主公时常点拨,统兵之能早已今非昔比。
陶谦此番可谓踢到了铁板。
陶谦手握三万庐江精兵,这些原本由陆康招募的士卒经过数月锤炼,战力已不可同日而语。
父亲,如今关城骤增数丈,我军云梯难以企及,是否还要继续强攻?陶商眉头紧锁,语气中透着焦虑。
如何攻得?陶谦重重叹息,城墙高耸需重制器械不说,敌军的劲弩竟能连续发射,这般利器如何抵挡?若能取得此等技艺......
这位徐州牧本就不以善战着称,此刻已萌生退意。他目光转向东南方向:如今唯有寄望袁公路与刘景升两路能有所突破。届时许仲康必分兵驰援,才是我军破城良机。
正当陶谦决意按兵不动时,远在另一处战场的纪灵也陷入相似困境。他所率的部队遭遇黄忠统领的朱雀营,比之许褚部更为悍勇。城头连弩齐发配合黄忠百步穿杨的箭术,逼得纪灵甚至不敢轻易露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开局娶蔡琰,争霸天下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开局娶蔡琰,争霸天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