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包拯开口,赵德芳就让人召集二十家漕运商户议事。商户们到齐后,他指着墙上的漕运图:“我提议搞‘漕运联营’——你们把船只合并,统一雇船夫、统一走航线、统一交安保费,运费按货物重量分摊。我出三百两银修码头仓库,抽成运费的一成作为管理费,如何?”
有商户犯嘀咕:“抽一成?会不会太多?”钱紧立刻接过话头:“去年您单独运粮,每船运费五十两,还得花十两雇保镖,丢船损失百两;联营后,每船运费摊到四十两,安保费共摊五两,再抽一成运费(四两),总成本才四十五两,比往年省十五两,还保安全!”
商户们一算账,纷纷点头同意。公孙策在旁悄悄给钱紧竖大拇指:“王爷这招‘规模效应’,既降了商户成本,又赚了管理费,还能帮官府监管漕运,一举三得。”
联营刚启动半个月,就有船夫来报:“抓住了偷粮的水匪!他们说之前专盯散户船,如今联营船有护卫,才冒险劫了那十艘没入联营的船。”包拯立刻派人追查,不仅找回了失踪的粮船,还顺藤摸瓜端了水匪窝。
事后,户部给八贤王送来了“漕运监管有功”的赏赐——白银两百两,商户们也主动多交了一成管理费:“若不是王爷搞联营,我们还得遭水匪劫!”钱紧算了笔联营账:二十家商户,每月共运粮百船,每船抽成四两,月入四百两,一年就是四千八百两,比田产收入还高三倍!
包拯拿着联营账本叹道:“原以为王爷只懂断案,没想到经营之道也如此通透——这合规的管理费,比贪腐的亏空钱干净百倍,也稳当百倍。”
秋汛来得猝不及防,黄河决堤冲毁万亩良田,开封府粮价从一石七百文飙到两千文,百姓们挤在义仓外哭求粮食,包拯急得嘴角起泡:“王爷,义仓只剩五千石粮,撑不过三日了!”
钱紧以为王爷要动私库,却见赵德芳铺纸磨墨,写了张字条让管家送去各大粮商府中。不到两个时辰,就见张老板带着十几辆粮车赶来,车头上插着“助赈”的旗子:“王爷开口,咱必全力相助!”
钱紧跟着去义仓清点,竟有五万石粮——折银五千两!他拽着张老板问:“您咋肯无偿捐这么多粮?”张老板拍着胸脯笑:“去年我运粮去江南,被官差诬陷偷税,是王爷查明真相还我清白,光那趟买卖我就赚了两万贯!今年捐五万石粮,算啥?”
粮荒过后,粮商们联合送来两千两“感恩银”,赵德芳却让人把银子送到太学:“给贫寒学子当膏火费。”钱紧不解:“这银子是自愿送的,为啥不收?”赵德芳指着窗外的“贤德坊”匾额:“贤名是根,银子是叶,根坏了,叶再茂也长不长久。”
可贤名的“变现”从不止润笔钱。入冬后,城南的绸缎商李老板找上门,愁眉苦脸:“王爷,我想进一批苏州丝绸,可钱铺要三成抵押才肯放贷,我实在拿不出。”赵德芳沉吟片刻,对钱紧说:“你去钱铺说,这放贷的担保,我来做。”
钱铺老板一听是八贤王担保,立刻同意放贷,还把利息从月息五分降到三分。李老板千恩万谢,临走时塞给赵德芳五十两银:“这是‘担保费’,您务必收下!”赵德芳没推辞,转头就让钱紧登记入账:“这钱是贤名换来的合规收益,得用在明处——明年开春,用这笔钱给佃户修灌溉渠。”
没过多久,公孙策帮包拯查商户借贷案,翻到李老板的借贷记录,特意来问:“王爷担保放贷,收五十两担保费,就不怕人说闲话?”赵德芳递给他一本账册:“你看,李老板用贷款进的丝绸,三个月就卖光了,赚了两百两,还了贷款后,又给太学捐了三十两——我收的担保费,最终也用在了百姓和学子身上,合规又安心。”
更让钱紧意外的是,书坊老板登门时,不仅带来了批注《论语》的三百两润笔钱,还说:“王爷的批注让书卖得火,我想再印您批注的《孟子》,每本给您加两文润笔,如何?”钱紧一算:若再卖三万本,就能多赚六十两——贤名这棵“摇钱树”,竟越养越茂盛。
冬至那天,宋真宗召赵德芳入宫赴宴,回来时带回十车赏赐:白银五千两、上等丝绸百匹、杭州官窑瓷器二十件。钱紧忙着登记入库,手指都在抖——五千两银,抵得上漕运联营半年的管理费!
可刚登完记,赵德芳就吩咐:“三千两银换成棉衣粮食,分给开封府灾民;五十匹丝绸送织造局,给边疆将士做冬衣;十件瓷器送太清宫供奉。”钱紧急得直跺脚:“王爷,这刚得的赏赐,咋就送出去大半?”
赵德芳拉着他走到王府门口,指着街上领棉衣的灾民:“你看,那些穿粗布袄的都是我的佃户。他们过冬不愁,开春才能好好耕种,我的职田明年才能多收租;边疆将士穿暖了,才能守着商户走南闯北,我的漕运联营才能稳赚管理费——散出去的是银子,换回来的是长远收益,这是给财富买‘保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搞钱传奇请大家收藏:(m.20xs.org)搞钱传奇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