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先生,这位是王府账房金忠先生,日后支取银钱之事,皆可与他商议。”
朱棣话音未落,金忠已拱手施礼:“在下金忠,见过何先生。”
何秋当即还礼:“金先生客气,往后多有叨扰。”
以何秋性情,寻常人未必能得他抬袖相迎。
但金忠绝非等闲。
燕王府谋士如云,最得朱棣倚重的唯有金忠与姚广孝二人。
姚广孝人称病虎,行事诡谲,何秋对此人素无好感。
金忠恰恰相反,品性高洁,行事光明磊落。
靖难之役时,姚广孝坐镇顺天,金忠随军出征,二人南北呼应,助朱棣夺取天下。
何秋向来敬重这般德才兼备之士。
故特以抱拳之礼相待,给足颜面。
金忠自然喜形于色,对何秋顿生好感。
见礼已毕,朱棣邀二人于院中石桌旁落座。
“何先生此前建言本王暂缓蓝玉之事,专心积累声望,不知可有何具体良策?”
朱棣执礼甚恭,虚心求教。
何秋挑眉反问:“殿下麾下谋士如云,何须舍近求远来问计于鄙人?”
朱棣坦然相告:“本王初至封地,幕僚们尚未熟悉此间情势,实在无计可施,这才特来向先生请教。”
何秋几欲扶额叹息。
朱棣简直将他视若神明。
历史上那些声名显赫的谋臣都无计可施的事情,他又怎能想得出办法?
“殿下,若要积攒声望,最佳途径莫过于解决民生疾苦,你们不妨从这方面入手。”
何秋给出了一个相当官方的回答。
朱棣脸上掠过一丝失望。
他本就是雄才大略之人,自然明白安定民生便能赢得民心的道理。
但说来轻松,做起来却难如登天。
朱棣专程来找何秋,本是想讨一个能立即施行的具体对策。
没料到何秋也只给了一个大致方向。
不过朱棣并未强求,又与何秋闲谈几句后,便带着金忠告辞离去。
积累声望之事,毕竟急不得,还需徐徐图之。
……
次日清晨,何秋一睁眼,脑海中便响起系统的提示音。
【新的一天开始,宿主可再次进行签到。】
何秋尚未完全清醒,已下意识默念“签到”!
【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一千株红薯苗,物品已存入个人物品栏,请宿主自行提取。】
“红薯苗?”
何秋猛地坐起身,脸上难掩兴奋。
他早就想吃红薯了。
但红薯直到万历年间才传入中原,如今大明初立,根本没有这东西。
因此何秋只能将这份馋意压在心底。
没想到今日签到竟奖励了红薯苗,实在是大喜过望。
只要将红薯苗种下,等上四五个月,就能尝到甘甜可口的红薯了。
何秋咽了咽口水,立刻打开物品栏,准备提取红薯苗。
就在这时,他余光瞥见物品栏角落那个喷壶状的东西。
何秋的眼睛顿时亮了。
这喷壶里装的是植物快速催长液,是很早之前签到的奖励。
当时没有合适的植物需要催生,何秋便一直没提取它。
久而久之,几乎忘了还有这东西存在。
如今它总算能派上用场了。
何秋飞快地穿上衣服,跑到院中的菜园里,将红薯苗和植物快速催长液一并提取出来。
接着,他找来铁锹,先将红薯苗栽进土里。
然后,开始用植物快速催长液仔细浇灌。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红薯苗如同被施了法术般飞速生长,转眼间便枝繁叶茂。
不到三分钟,红薯苗已完全成熟。
何秋收起喷壶,拿起铁锹开挖。
轻松一掘,一株红薯苗就被他挖了出来,根部挂着七八个饱满的红薯。
尽管红薯还沾着泥土,何秋已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他脑海中顿时浮现出十几种红薯的吃法。
恰在此时,朱高炽牵着弟弟朱高熙跑进院子。
来到何秋面前,朱高炽松开弟弟的手,躬身行礼:“老师早!”
何秋摆了摆手:“不必多礼,今日为师仍无课业传授,你带弟弟去玩吧。”
美味当前,他实在无心授课。
更何况,他向来对讲授理论兴致缺缺。
作为一名崇尚实践的户外探险家,何秋深知亲身体验的重要性。
朱高炽终究年纪尚小。
听到今天不必上课,脸上不由得露出几分欣喜。
“谨遵老师安排,学生告退!”
朱高炽再次向何秋行礼后,便想拉着弟弟离开。
然而朱高熙却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第25章 教训顽童
“何先生,这是什么?”
朱高熙指着何秋手中那串地瓜,满脸好奇。
何秋虽对这顽童印象不佳,仍耐心解释:“这是地瓜,一种粮食作物。”
“粮食?”
朱高熙瞪大眼睛,质疑道:“粮食怎么会这么脏?这真能吃?”
这娇生惯养的孩子从小见到的都是精心烹制的食物,从未见过刚从土里挖出来的作物。
何秋平静说道:“自然能吃。除去外皮上的泥土,里面的果肉清甜可口。”
“清甜可口?”
朱高熙顿时雀跃起来:“我要吃!何先生快把泥土弄干净,快点!”
何秋微微蹙眉。
这顽童竟如此骄纵,连他都敢使唤。
看来必须好生管教了。
“朱高熙,你为何不自己清理红薯上的泥土?”
何秋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问道。
喜欢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