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沉的嗓音令青年如负千钧,不由将身子伏得更低。
朕恨不能灭其族裔!
随即却又摇头叹息。草原辽阔,胡人逐水草而居,秦军远征补给艰难。胡人可随时迁徙,不似中原城池固守。草原作战,胡人占尽地利,纵使强如大秦也难以根除。史载始皇帝修筑长城,虽屡挫胡人锐气,终未能绝其族脉。
继续密切监视。
青年领命退下。嬴政北望苍穹,喃喃自语:八十万胡骑...若先生能尽数歼灭...旋即苦笑摇头。先生终究不是神仙,胡人见势不妙必会远遁草原,届时徒呼奈何。
............
咸阳宫中,朝会正酣。
诸卿当协力筹措,务必落实阵亡将士抚恤。监国扶苏神色凝重。
谨遵监国令!
百官肃立。王绾出列环视群臣:若有胆敢克扣抚恤者,当知军法无情!将士浴血沙场,若身后之事尚且不能保全,何以激励三军?
冯去疾适时进言:丞相多虑了。此等关乎将士身后之事,臣等岂敢徇私?大秦律法昭昭,天理人心俱在。
众臣纷纷附和。扶苏见状,遂提出心中所想:本监国欲提高阵亡将士抚恤标准,诸卿以为如何?
王绾眉头微蹙,冯去疾亦默然。尉缭同样沉吟不语。战时增加抚恤虽可鼓舞士气,但眼下国库吃紧...
臣附议!
已有官员不假思索地表态。既无不妥,又能博得监国青睐,何乐不为?随即附和之声渐起。
新近料理完丧事的淳于越缓步出列。
“正如丞相所言,监国仁厚,体恤将士,此番提高抚恤必能使大秦将士感恩戴德。当然监国此举并非别有用心,纯粹是怜惜前线将士,臣赞同提高抚恤!”
扶苏微微颔首。
然而他心中另有盘算,提高抚恤不过是表面文章,真正的意图远不止于此。
这是他多日苦思冥想得出的计策。
“既然如此......”
“那......”
扶苏正欲下诏,尉缭却按捺不住了!
他始终铭记武安君的嘱托,更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
丞相王绾年迈,或许会顾虑晚节而踌躇,但他无所畏惧。
绝不能任由这道诏令施行,否则此战必将虎头蛇尾!
“监国!”
“臣以为此时提高抚恤不妥!”
尉缭直言进谏。
此言一出,王绾与冯去疾相视叹息。反对此议者,必将背负民间骂名。
毕竟抚恤之事关乎千家万户,本是善政。
如今却有朝臣反对?
岂不让百姓唾骂?
他们方才犹豫不决,正是顾虑于此,内心不免愧疚。
扶苏神色一滞。
“国尉有何高见?”
尉缭继续道:“监国仁厚,提高抚恤本为军民福祉,臣本不该反对。然当下时机不宜,臣不得不谏!”
“如今大秦北境战事正酣,六十万大军每日粮草消耗甚巨。各地府库空虚,唯有以钱购粮,虽世家大族鼎力相助,仍捉襟见肘。”
“此战势在必行,大秦将士待遇已极优厚。若再提高抚恤,无异于雪上加霜。届时北境将士何以歼灭胡人?”
“我大秦反击,胡人必不敢南下,绝非我军敌手。”
“若此时后勤不济,岂非纵虎归山?岂非坐视胡人逃回草原?”
“故臣反对!”
“当下大秦诸事,皆应以北境战事为重!”
“监国心意虽善,然不合时宜!”
尉缭侃侃而谈。
话音方落,先前附议的臣子顿悟,懊悔失言。
王绾与冯去疾对视一眼,双双上前。
“臣王绾附议!”
“臣冯去疾附议!”
两位丞相的分量举足轻重。
扶苏暗自叹息。
他早料到此议难成,大秦群臣岂是庸碌之辈?他从不自诩才智过人。
他明白,若能速战速决,武安君、上将军、大将军绝不会给胡人喘息之机。
然战事拖延一日,便多一日伤亡。
...................
第171章 北方大捷
“监国之策顺应天意民心,乃不世之功!”
“一旦施行,必使万民归心!”
“此中利害,两位丞相与国尉岂能不知?”
“莫非尔等认为监国年少,不堪重任?”
淳于越厉声质问。
朝堂之上,众臣皆屏息凝神,暗自心惊。这番言论可谓字字诛心,普天之下恐怕也只有这位未来的帝师敢如此直言不讳了。
群臣心知肚明,此事已非他们所能置喙。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他们只需遵命行事便是。
御史大夫冯劫长叹一声,转向淳于越道:淳仆射何须如此咄咄逼人?
难道淳仆射当真不知,国尉、丞相、右相三位大人绝无此意?
即便身为御史大夫,冯劫也实在看不下去了。
如今的大秦,淳于越究竟还要闹到何种地步才肯罢休?
下官岂能知晓?
人心隔肚皮,谁又说得准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