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昺阖上眼,不再看那些令人心悸的情报,转而望向侍立一旁的冉安。
这位长期与元军僵持对抗的长宁知军,自然清楚蜀地各境的惨状。
“冉将军,蜀地各处蒙古将领的详情,你再与朕分说一遍。”
冉安闻言,精神一振,略一整理思绪,便如数家珍般禀报起来。
“官家,蜀地元军能征惯战之将,首推三人。”
“其一,乃是西川蒙古新附招讨使南加台。此獠常年驻防川西,且骁勇善战,去年更是率军平定罗氏鬼国叛乱,是蜀地元军锋利的一把尖刀。
“其二,是泸州管军万户拜延。此人乃蜀地宿将,战功彪炳,曾参与攻克成都之战,更亲手俘虏过我大宋勇将王世昌。其部久驻泸州,扼守长江水道与川南要冲,对周边山川地理极为熟悉。其人堪称是用兵老辣,是个难缠的角色。”
“其三,乃是重庆府宣武将军李忽兰吉。此人虽非蒙古本部,却是蜀地战阵中磨砺出的宿将。”
提到此人,冉安语气中带着一丝审慎。
“此人用兵,不尚虚名,唯重实效。其部善于长途奔袭,亦能稳守关隘,尤擅捕捉战机。川东诸多要地,皆是在其参与或主持下攻克、平定。”
“当下,正是此人总督川南一线军务,凌霄城周遭数州防务皆由其辖制,堪称我军眼下最直接、最难缠的对手。”
禀报完毕,冉安眼中燃起一丝压抑已久的火焰,那是历经漫长蛰伏后对复仇与反击的渴望。
上次官家运筹帷幄,兵不血刃便尽歼万余探马赤军,已让他对这位少年官家的军事决断心悦诚服。
言罢,冉安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官家,我军新胜,士气正旺,此三獠皆是我军心腹之患,不知您欲先拿哪位开刀?末将,愿为前驱!”
赵昺却缓缓摇头,指尖轻叩在案几上那几沓情报之上。
“那位元廷蜀地主官、平章政事立智理威,能将万余大军覆灭的消息压得密不透风,此人绝非庸碌之辈。”
“如今他能按兵不动,必定在川南一带埋下重兵,要我军主动现身,他好以雷霆万钧之势,毕其功于一役。”
冉安闻言,略一思索,却信心不减。
“官家,所虑极是。”
“不过,您可宽心,凌霄城能扼守数十载,根基在于城中有浑、素二井,清浊分流,水源丰沛不竭。”
“城内更有山田百亩,虽地狭却可产粮自足,足支军用民食。只要过了这场凛冬,加之僰族之人源源来附,兵源得以扩充。
“水源、粮秣、兵员三者俱足,纵元军来犯,我军据险而守,亦足以久持。”
“官家,您无需过于担心行踪暴露,我军有退路可守,总不能坐以待毙。”
冉安的话,并未让赵昺感到宽心,反而眉头不自觉蹙起,指着案几上的情报,声音陡而转厉。
“冉将军,你看看这些……蜀地汉家儿郎,还有多少人丁可供消耗?!”
“即便能侥幸打下几座城池,哪来的百姓填充?哪来的兵丁驻守?”
“在这片被血洗过的土地上再度掀起大规模烽烟,除了让仅存的元气丧尽,还有何益处?!”
这一句句的质问,让冉安激动的情绪为之一窒。
冉安面露难色,带着不甘问道:“那……依官家之见,下一步该如何?总不能因噎废食啊。”
赵昺起身,走到一处简易沙盘之上,他的指尖轻轻划过凌霄城周边的山川。
“立智理威,深沟高垒、按兵不动,这是意在诱我大军。”
“当下我军避其锋芒,并非怯战。”
随即,他的手指在几个山镇、关隘要道重重一点。
“而今唯有效仿古之善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立智理威欲寻我主力决战,朕偏不给他这个机会。”
他抬起头,看向冉安:“你即刻挑选二千长宁军,配以熟悉山林的僰人猎手,编成数支。每队不过百人,轻装简从,隐匿于群山之间。”
说到此处,赵昺声转肃然,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昔,大汉名将李牧守雁门,日飨士伍而不轻战,待匈奴骄惰,乃一举破之。”
“今,尔等当效古之良将,以游骑疲敌,以山险耗敌。待其师老兵疲,方可图之。”
“朕,要让你率领长宁军,专攻其传令信使,让其耳目失灵;亦可伺机焚其粮草辎重,断其给养;更要肃清凌霄城周边五十里内所有元军的眼线哨探。”
“切记,每一击,务求迅疾狠辣,得手后即刻远遁,绝不纠缠。”
赵昺凝视着冉安,一字一句地问道:“以此游走疲敌之策,日削月割,渐耗其力,乱其心神。冉将军,你可能胜任?”
听到官家这番“掠野疲敌”的袭扰战术,冉安眼眸闪动,已然完全领会此中精要。
随即,他抱拳躬身,声音沉稳而有力。
“末将,领旨!”
“必使元虏在这蜀南群山之中,步步荆棘,日夜不宁。”
寒风呼啸,治所之内战略已定。
面对元廷蜀地主官平章政事的按兵不动之策,赵昺的猎杀反击,即将在群山间展开。
喜欢弱宋铁血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弱宋铁血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