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昺闻言,轻笑一声,思绪似乎也被带回了那段颠沛流离却充满热血的时光,淡淡说了一句:“提及尉三郎,朕倒是有些想他了。也不知他那毛毛躁躁的性子,有没有被文丞相和陈吊花将军给磨下去几分。”
这番君臣之间看似随意的对话,听在拜延耳中,却如同一个个惊雷接连炸响!
却不是对自己性命,最终审判的惊惶,这一点他心中早已看淡,败军之将,何谈苟生可言?
让他感到诧异的是,他们二人口中的文丞相?莫非就是那位在大都壮烈自焚、传闻已死的文天祥?
他竟然还活着?!
随即,他猛地看向那位年少的赵官家,心中豁然开朗:连这位本该溺亡崖山的宋室正统都能奇迹般生还,并且在这东南、川南两地搅动风云,那么文天祥活下来,只怕也全是此人的手段!
这赵昺……其布局之深、手段之奇,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
一股寒意,从脊椎骨悄然升起,蔓延至全身。他原本以为清晰的局势,此刻变得愈发迷雾重重,深不可测。
堂内,赵昺脸上的那一丝对故人的追忆迅速敛去,重新恢复了冷静与决断。
他转向也儿吉尼,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也儿吉尼,还是由你亲自给他一个了结吧。”
“朕并非乐善好施之辈,这凌霄城内,也没有多余的粮秣,去供养一位鞑子的宿将。”
此言一出,已然宣告了拜延的命运。
也儿吉尼闻言,不再有任何犹豫。
他大步走到虽面露惊怒的拜延身前,眼神冰冷如铁,手中弯刀骤然出鞘,寒光一闪。
“呃……” 拜延喉咙里发出一声短促而痛苦的闷响,双目圆睁,死死盯着也儿吉尼,更盯着不远处那道漠然的年轻身影。
他人生最后听到的裁决,竟是自己的性命还不如一口粮食有价值。
巨大的羞辱与不甘,混合着生命的急速流逝,凝固在他狰狞扭曲的面容上,身躯颓然倒地。
也儿吉尼面无表情地拭去刀锋上的血迹,还刀入鞘,情绪并未因为手刃这类故国叛徒有什么太大的起伏情绪。
赵昺不再看那具尚有余温的尸体,转身道:“走吧。”
也儿吉尼默然跟上,君臣二人离开了这处临时治所,踏着凌霄城坚硬的石阶,向更高处走去。
立在一处可以俯瞰部分城区的山坡上,寒风凛冽。
早已在此等候的郭平正,这位为凌霄城民生操劳、须发皆白的老人,迎了上来,向赵昺缓缓禀报城内安置情况。
“禀官家,僰族的住所,老朽已基本安排妥当,皆是按户分配,虽不宽敞,但足以遮风避寒。”
“粮食一事,不敢马虎半分,发放亦是一视同仁,与城内原有军民同等份额。”
郭平正声音沉稳,带着一丝疲惫,却条理清晰,“僰人兄弟们初来这险峻山城,情绪颇为亢奋,对官家感恩戴德,士气可用。”
他顿了顿,花白的眉毛微微蹙起,脸上露出一丝深切的忧虑。
“只是……官家,您将这座经营多年的抗元坚城,如此……如此让予僰族驻扎、甚至托付之意。”
“老朽并非质疑官家安排,只是……日后若传扬出去,天下那些士大夫清流若是听闻,只怕……只怕于官家您的圣誉有损啊。”
郭平正的担忧显而易见,他并非反对赵昺的决定,而是真心为这位少年天子未来可能面临的口诛笔伐而忧心。
赵昺听罢,远眺着山下依山而建、逐渐与山城融为一体的僰人聚居区,嘴角泛起一丝冷峭的弧度。
“平正先生多虑了。”他的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清晰,“大宋当年亡得如此之快,其间可没少了那些正人君子们的功劳。”
他的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讽:“这些人呐?眼睛看的、心里念的,无非是自家那点坛坛罐罐,比什么都重!”
“最怕的便是武将掌权,分了他们的羹。昔日朝廷偏安临安一隅,已是危如累卵,他们可曾思进取?”
“整日不过结党营私、勾心斗角,只求维持自家门楣的富贵荣光罢了。对这些人,朕如今可没心思搭理。”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好似穿透了千山万水,看到了江南那片繁华却沉沦的土地。
“况且,朕听闻,这些人当中,大多在临安城破后便望风归降,在元廷治下,日子过得还挺滋润。”
“元廷只管向他们征收税银,任由他们继续在地方上作威作福,盘剥百姓。”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压抑的怒火与鄙夷:
“平正先生,你且看而今天下!”
“除了朕脚下的蜀地,与朕在东南闽地好不容易组建的畲汉儿郎尚有抗元之火……”
“那偌大的江南,文风鼎盛、财赋充盈之地,可还有几分像样的、欲要光复华夏故土的血性与决心?!”
他转身,看向郭平正,眼神灼灼,如同两道利剑:“非是朕瞧不起他们!待到他日,朕若提兵重返江南,第一个要清算的,就是这些数典忘祖、贪生怕死、只顾自家富贵的士大夫!”
他几乎是咬着牙,吐出那句诛心之言:“他们是没钱?还是没粮?难道他们家里的壮丁,连刀都提不起了吗?!”
凛冽的山风卷过坡顶,吹得众人衣袍猎猎作响,却吹不散赵昺话语中那冲天的不平之气与凛然杀意。
郭平正闻言,默然良久,最终化作一声悠长的叹息。
耕读世家出身他太清楚,这位年轻官家这般行事风格……
只怕日后,走的将是一条与所有前宋君主都截然不同的、布满荆棘却也更加决绝的道路。
喜欢弱宋铁血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弱宋铁血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