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漠北南下的寒风尚未完全止息。
元大都的宫阙深处,忽必烈终于等来了他倚为柱石的宿将——伯颜。
此次召见,未在正殿,而是特意安排在更为私密的“延春阁”别院,足见重视。
君臣再见,皆是唏嘘。
伯颜举起案几上的马奶酒,望着御座上须发皆白、身躯愈发臃肿的忽必烈,关切道:“大汗,一别数年,您天威浩荡,气色不减当年,老臣敬您一杯。”
“哈哈哈!”忽必烈闻言,发出一阵豪迈却略显沙哑的大笑。
如今朝堂之上,暗流涌动,群臣见他年迈,争权夺势之举屡见不鲜,令他烦心不已。
伯颜这句问候,恰似一股清泉,让他心怀大畅。
他举起盛满马奶酒的银碗,痛饮一口,臃肿的身躯微微前倾,“辛苦你了,伯颜。漠北那些不服王化的逆贼,多亏有你替朕看着,让朕省心不少。”
伯颜如今不过四十六岁,比忽必烈年轻二十一载。
但常年的塞外征战,风沙磨砺,使他皮肤粗糙,面容沧桑,看上去竟如五十多岁的老者,唯有那双眼睛依旧锐利,身板依旧硬朗。
他连忙以拳捶胸,恭敬应答:“为大汗陛下分忧,乃老臣本分,言何辛苦!”
忽必烈垂暮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满意,随即问道:“真金如何?朕那孩子在漠北,没给你添乱吧?”
听到这话,伯颜神色微不可察地一滞,旋即恢复如常,恭敬道:“陛下过誉,太子殿下博学多才,在漠北为老臣分忧不少,处事沉稳,颇具陛下当年雄风。”
他这细微的停顿,如何能逃过忽必烈那双洞察世情的老辣眼睛?
自己的儿子有多少斤两,他心知肚明。
真金这孩子自幼受儒学熏陶,处理后勤、协理政务或可胜任,但若要他亲冒矢石、冲锋陷阵,只怕还欠些火候。
他将其派往漠北,正是希望这草原的寒风能磨去其身上的文弱,展露蒙古儿郎的彪悍,以便日后能文武兼资,治理这万里江山。
“那就好。”忽必烈不动声色,“不必碍于他的身份,该让他上阵磨练的机会,也不要错过。”
伯颜口中连声应和“太子殿下从善如流,实为大才”,心中却自有分寸,岂敢真让储君亲涉险地?
“哈哈哈!”忽必烈又是一阵大笑,猛地,他眼神一厉,阴霾骤起,声音也沉了下来:“朕此番急召你回都,所为何事,想必你也清楚。”
伯颜脸色一正,肃然抱拳:“老臣知晓。只是……臣有一事不明。那宋室遗孤,不是早已在崖山葬身鱼腹,天下皆知,为何如今竟能在东南之地掀起如此风浪?”
忽必烈仰头饮尽碗中马奶酒,恨声道:“此事,朕也疑惑!”
他重重放下银碗,“朕特意召李恒、张珪入大都问话。崖山当日,数万将士眼睁睁看着陆秀夫那老匹夫抱着赵氏小儿跳海,此事做不得假!”
“依朕看来,多半是那些化外夷族与贼心不死的汉人,打着亡宋的旗号兴兵作乱!”
伯颜沉吟片刻,谨慎道:“完者都将军乃沙场宿将,用兵老辣沉稳,竟也折在东南……在臣看来,这群逆贼恐非寻常乌合之众。且刺桐城乃蒲寿庚世代根基,盘根错节,何以如此轻易城破人亡?此间蹊跷,不容小觑。”
“朕如何不知其中蹊跷!”忽必烈冷哼一声,“那所谓匪首陈吊眼,不过一介山野狂徒,朕料他无此能耐!”
“不过,眼下空自猜测无用,朕要你开春之后,整备大军,挥师南下,亲赴东南,替朕看个明白!”
“无论是谁在兴风作浪,务必给朕查个水落石出,彻底肃清!”
伯颜霍然起身,单拳重重捶胸,洪亮应答:“请陛下放心!此等祸乱社稷之徒,老臣定会查清根源,将其连根拔起,以血还血,以儆效尤!绝不容其动摇大元江山!”
看着伯颜坚毅的神色,忽必烈心中阴霾稍散。
伯颜之能,他从不怀疑。
此人不仅统军有方,战功赫赫,更难得的是谦逊低调,当年灭宋之不世奇功,他亦能“口不言功”,归朝时行囊简陋。
此后平定漠北昔里吉之乱,稳定后方,更是功在社稷。
在忽必烈看来,东南之事,虽显诡异,多半仍是前宋余孽作祟,有伯颜出马,定可犁庭扫穴,不足为虑。
他不再多言,重新举起酒杯。
伯颜见状,立刻躬身,双手捧起自己的酒碗,与御座上的大汗,隔空郑重一碰。
忽然,御座之上,忽必烈有些无奈飘下一句,“此趟南下,把朕那不成器的九儿脱欢带上,整日里在大都也没个正形,幼鹰也要飞出去打猎,好日后到了自个的封地,也懂得该如何治理。”
捧着酒杯的伯颜,听到此话……咽在喉咙的酒液差点没喷出来,这打个仗怎么又要给个陛下带孩子呐!?
延春阁内,酒气与杀意,悄然弥漫。
万里之外,嘉定路平章政事府邸。
一处暖阁厢房内,炭火哔剥,却驱不散立智理威眉宇间的凝重与寒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弱宋铁血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弱宋铁血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