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一个雨夜,我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是陈婆子,她浑身湿透,手里抱着个包裹,脸色比纸还白。“后生,帮我个忙,把这东西给医院急诊的李医生送去。”她声音发颤,我才发现她手里的包裹渗着水,隐约能看见里面是件寿衣。
我披着雨衣往医院跑,心里纳闷这大半夜的送寿衣干啥。到了急诊室,就见一群人围着病床忙乱,李医生看见我手里的包裹,立马接了过去:“可算来了,这老人临终前就念叨着陈婆婆做的寿衣。”我这才知道,病床上的是个拾荒老人,在医院门口晕倒后就没醒过来,兜里只揣着张字条,写着陈婆子铺子里的地址。
等我回到铺子里,陈婆子正坐在柜台后发呆,青花碗里的柳叶沉了底。“他二十年前就该穿我做的寿衣了。”她见我进来,缓缓开口,“那年他儿子走了,没钱买寿衣,我给他做了件,可等我送去,他人已经不在了,说是去城里打工挣钱,没想到再见面是这样。”
那天夜里,陈婆子跟我说了好多往事。原来这寿衣铺是她婆婆传下来的,当年医院刚建起来,她婆婆就说这地方沾着“生离死别”,得守着,帮那些走得急的人留个体面。婆婆走的时候,特意交代她,每个月圆之夜要在铺子里点盏长明灯,给那些没找到家的魂灵指个路,还要在青花碗里盛清水放柳叶,说是能让魂灵歇歇脚。
“你那天看见的孩童身影,是三年前走的那个小丫头。”陈婆子说,那孩子是孤儿,走的时候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她就给做了件粉绸子的小寿衣,从那以后,每个月圆之夜,铺子里总能看见个小小的人影,“她就是来看看新衣服,不害人的。”
我听得后背发凉,却又觉得心里酸酸的。正说着,突然听见铺子里传来“咚”的一声,像是有衣服掉在了地上。陈婆子抬头看了眼货架,笑着说:“是张大爷,前阵子给他的寿衣领口绣错了针脚,他这是来提醒我呢。”
从那以后,我常去铺子里帮陈婆子搭把手。有时候会看见她对着空无一人的铺子说话,有时候会发现货架上的寿衣被挪动了位置,还有次半夜来送东西,看见她正给那个青花碗添水,碗边隐约映着个模糊的人影,她却像没看见似的,轻声说:“慢点喝,别呛着。”
村西的宋二爷后来也常来,每次都拎着瓶白酒,说是给“老伙计们”带的。他跟我说,有天夜里他又看见铺子里有人影,这次看清楚了,是他走了五年的老伴,正拿着件寿衣在身上比,“跟当年她挑的那件一模一样,陈婆子的手艺还是那么好。”
去年冬天,陈婆子走了,走得很安详,就坐在柜台后的椅子上,手里还攥着那根穿金线的针。临终前她交代我,把铺子里备好的寿衣都送给医院里需要的人,青花碗要一直盛着清水,每月十五别忘了点长明灯。
现在寿衣铺还开着,我学着陈婆子的样子,每天天不亮就开门,把寿衣熨得平平整整。有时候整理货架,会发现某件寿衣的领口多了道针脚,或者青花碗里的柳叶换了新的,我就知道,是陈婆子和那些“老伙计”回来了。
前几天有个老外路过,以为是唐装店,进来就想买那件绣着暗纹的瓜皮帽。我赶紧跟他解释,他听完愣了半天,最后鞠了个躬说:“这不是衣服,是尊严。”我突然想起陈婆子说过的话,人这辈子,来的时候要体面,走的时候更要体面,这寿衣铺守着的,就是这份体面。
夜里关铺门的时候,总能听见医院方向传来隐约的动静,风掀着蓝布帘簌簌响。我会给青花碗添满水,点上一盏灯,就像陈婆子当年那样。灯光里,货架的影子在墙上晃啊晃,像是有好多人在里面走动,安安静静的,一点都不吓人。
喜欢全国真实灵异故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全国真实灵异故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