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喾欣慰地看着儿子玩转纠纷调解,暗自得意这玄鸟送的快递果然超值。
他见儿子天赋异禀,便把"司徒"这个掌管教育教化的烫手山芋塞给了儿子。
司徒的职责在于"教以人伦":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如何将这五个抽象概念灌入当时部落人民的脑袋?
这难度堪比教鸭子跳芭蕾。
契很快开启了五育并举模式,他将抽象概念融入生活细节。
教农人种粟时引入"父义",比喻如父亲般精心照料作物;
指导母亲养育时强调"母慈";组织青年围猎时融入"兄友弟恭";
甚至在养老院建设中大谈"子孝",搞得部落尊老爱幼蔚然成风。
为了让人们记牢五伦,契发明了极其有效的记忆法:编押韵口诀。
他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编成节奏感极强的唱词,还配上舞蹈,边扭边唱:"父要义气啦,母要慈祥咯…"
歌词魔性,节奏上头,男女老少不由自主跟着摆动。
从此部落大街小巷都是蹦跶唱跳的人,外族还以为这是商部特色广场舞培训班。
契崭露头角之时,正值黄河这位“母亲河”心情反复发作,掀起滔天巨浪,摇身一变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暴躁女王”。
洪水肆虐的哀鸿笼罩大地,帝尧愁得茶饭不思,最终把目光投向治水奇才大禹。
禹的父亲鲧刚因治水不力而被正法,大禹肩负重任却也心存畏慎。
他组建治水天团时,特意邀请了口碑爆棚的仁厚长者、人缘极佳的信义化身——
契,担任治水班子的"精神政委"兼民事调解首席顾问。
在横跨九州、披荆斩棘的治水长征中,契可不仅仅是团队的心理按摩师,简直是一人包办治水组的"吃喝拉撒睡娱调教"一条龙服务。
别的官员负责指挥开山引流,契则忙着编写《治水工地段子一百讲》和《让民工听话的一百种话术》,并大力贯彻人文关怀路线。
在疏导洪水的千钧重压下,队伍中暗涌的躁动与不安,常被他春风化雨般化解。
他发挥司徒的专长,教民工唱歌跳舞,编排"洪水消退后的幸福生活"情景剧鼓舞士气,把开凿现场变成了工地文艺汇演直播现场。
民工挖沟累了喊苦,契便指着水道说:"兄弟你看这河道,不正像咱司徒倡导的‘父义’?理顺了水脉,水才能乖乖流向东海,这就是‘父义’的妙处!"
民工纳闷道:"契司徒,这跟父义有啥关系?"
契拍拍民工肩膀:"水脉即人脉,开河即明理。水脉理顺了,大地安宁;人伦理顺了,天下太平。干活吧伙计,记得晚上找我领陶片。"
大禹治水采用"疏导"代替父亲鲧的"堵防",契看准这点,适时将"五教"与治水理念做对比。
他把大禹比作"父义",说大禹为了大家牺牲小我;大禹妻子支持丈夫比作"母慈";
治水官员相互协作是"兄友弟恭";百姓响应号召治理家乡是"子孝"。
他拍着大禹肩膀说:"禹兄治水之法,深契吾教啊!"
硬生生把水利工程融进伦理纲常。
大禹则对契感激不已。
他曾私下对契说:"若非贤弟协理人心,凝聚众力,便是有千条水道在前,人心若散沙一盘,洪流焉能被驯服?"
契笑答:"司徒本职,不过理顺人心的脉络罢了。君疏导江河之滔涛,契理顺人伦之微澜,各有其道,殊途同归。"
当大禹历尽艰辛,成功降服洪魔后,那象征着无上尊荣、象征权力光芒的黑色玄圭(玉制礼器),被高高举起。
此刻,帝舜的目光却首先落在人群后方那位笑意温暖、如春风化雨般安抚众人的契身上。
他缓步上前,声音如洪钟传遍全场:“天命玄鸟而降商!契,汝协理大禹,安辑万民,明伦布教,功莫大焉!封汝于商地,赐‘子’姓!尔后世子孙,必承此大业!”
这份对契本人及整个商族血脉的期许与加持,如金石般掷地有声。
契受封于商地(今河南商丘一带)之后,他勤恳经营,将小小的商部打造为中原模范标兵。
礼仪之光照耀四方,青铜铸造火候正好,邻里关系和谐融洽,牛羊成群结队溜达。
他儿子昭明也继承了老爹的遗风,继续低调扩张,默默积攒实力。
而最令后继者念念不忘的,是契手中那传说中的三件创业神器。
刻着五伦口诀的石版、象征信义的彩色陶片,以及那只巨大玄鸟蛋壳(被视为部族吉祥物兼始祖认证标志)代代相传。
历史车轮滚滚,玄鸟蛋的幸运光环笼罩下,商族如潜龙在渊,暗蓄腾飞之势。
终于,传到第十四代首领商汤时,厚积薄发。
汤以"韦顾既伐,昆吾夏桀"的名言起兵,将夏朝最后一个王——
着名的暴君代言人桀,从王座上轰了下来,开创了青铜时代的崭新王朝,史称"商汤革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请大家收藏:(m.20xs.org)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