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多年前的中原大地,商人统治的辉煌帝国,若以舌尖品味这段历史,商朝大邑的核心区域定是弥漫着一股执着而浓郁的火锅味。那鼎沸青铜锅底不单滚煮着佳肴,也沸腾着整个王朝的魂魄。他们食必辛辣、酩酊纵情,又痴迷于人牲祭祀、人殉陪葬这等浓烈仪式,宛如追求一种极限滋味的瘾君子。而这极致追求的“精神火锅”,似乎唯有不断投入鲜活的生命作为“终极调味料”方能使其沸点再高一线,灵魂随之震颤。
此等惊悚而狂热的“火锅境界”令人叹为观止又心生战栗。锅汤翻腾不歇,商人味觉的胃口亦日益膨胀难休——直至他们灼热的目光投向了东方那一大片辽阔土地。那儿生活着中原商朝“精神火锅”最大的一批差评师:“东夷”。
东夷:舌尖上的中原叛逆者——
商人将东夷视为“蛮夷”,实则是他们无法理解这群东方邻居在生活方式上何以拥有如此执拗的“倔”。
商人喜好那口热辣奔放的鼎煮大餐,举族欢享,血脉贲张;而东夷在饮食上则内敛许多。那温润质朴的小米粥在陶釜中咕嘟慢煮,与商人鼎中的沸反盈天相比,简直是天籁与噪音之别。商人以肉酱佐酒,推杯换盏间喧嚣震天;东夷却在石板上细致烤鱼,佐以初腌的菜蔬,举止节制,气氛宁和……他们的行为节奏与情感表达,均如温火小粥般含蓄自持,连笑都克制几分力道。商朝贵族若偶见东夷集会,必会嗤笑为“一群鹌鹑啄米粒”,不解何以宴饮竟可如此寡淡平静!
更加激怒商朝火锅派的是,东夷连对“天命”与鬼神的态度也表现得这般“敷衍”。
商朝贵族们对商王及祖先的尊崇已深入骨髓,日常言行莫不战战兢兢,唯恐有丝毫亵渎之嫌。商王身披神秘威严,祭祀时那盛大仪式如同为整个王朝的灵魂施加一场神圣洗礼——此等精神洗礼的洪钟巨响,唯有不断增添贵重祭品才能震彻八方神只耳膜!商人相信唯有虔诚献上奴隶、战俘甚至贵族的性命,才能换取鬼神护佑,使王朝得以稳固。在商人眼中,东夷那温吞的祭祀简直如隔靴搔痒、虚晃一枪。
东夷诸部虽也敬畏神灵、尊重祖先,却坚守他们独到分寸:一餐仅杀一禽,一祭唯奉一牲——更关键的是,人牲这类令商人亢奋的终极“调料”,在东夷的土地上踪影难寻。这于商人而言,简直是祭祀链条里的致命断裂点!
东夷这种不够投入的供奉,在商人看来不仅是对神灵的大不敬,更是对商朝所代表的天命秩序的轻慢与背叛。其“吝啬”不投入的态度,如同火锅汤底少了那几滴灵魂辣油一般令商人极度不适且愤怒。因此,即使商人已对东方之地觊觎良久,东夷这种不痛不痒的信仰态度更成为商人东征的一桶强力道德油料——为商王朝沸腾的东征火锅添上浓重一把正义的烈火。
殷墟古铜:无声的狞笑——
商人为了震慑这些“差评专家”,极尽武力展示之能事。安阳殷墟,埋藏的不只是商朝的奢华宴席,更是那震慑四方的战争美学宣传海报。步入殷墟博物馆,那些尘封的青铜兵器与礼器,俨然是商朝国家恐怖美学的传神标本。
那威猛铜钺,若细观其纹饰,一种诡异感悄然滋生——饕餮巨目圆瞪并非愤怒,反显冰冷而精准;盘绕其身或纠缠于云雷纹中的怪蛇神兽,亦非单纯力量宣泄,更像来自深古的某种低吼。
最可怖还是那些透出一种诡异仪式感的青铜器。譬如那知名“后母戊鼎”,鼎耳猛虎噬人的浮雕,狰狞兽口仿佛随时扑出吞噬观者魂魄。它提醒我们,商人“战争仪式剧”核心主角乃是血淋淋的人牲。商人作战凯旋后,常举行盛典将战俘斩首或投入铜鼎烹煮,献给诸神。在商人眼中,东夷战士既为战场上难以嚼碎的硬骨头,也成他们“精神火锅”中最上等的调料原料。青铜器上神兽噬人纹样,正是这场血腥祭祀仪式的冷酷广告,更是对四方,特别是东方不服者赤裸裸的恐吓。
这些铜器无声展示着商人那套以死亡与恐惧为核心的统治艺术——“要么屈服于我们的火锅文化,加入我们的盛宴,要么沦为盛宴的食材!”商人的话语如熔化的铜液般滚烫而狰狞。他们似乎将战争看作一场大规模狩猎或仪式所需食材的特殊采集活动。正如《左传》所言:“纣克东夷而殒其身”,暗示商纣王在东方战场虽取得惨胜,却如猛兽吞噬了过于庞大的猎物,终被反噬而亡。
商朝大军携此威权美学向东挺进,如同一支传播精神火锅风味的远征军,试图将血腥祭仪作为征服标志烙在东夷身上,更将掳掠东夷勇士的生命献予祭坛视为天经地义。商朝那套森严统治美学背后,是对人命的极度漠视,东方诸族眼中,这些狰狞礼器无疑宣告:商人东征所到之处,必如鼎火般带来血光之灾,令活人恐惧不已。
帝辛的末路征途:辣椒与骨头的较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请大家收藏:(m.20xs.org)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