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盖新城圈地盘: 在战略要地和从犬戎手里夺来的肥地上,大规模修建新城池。比如曲沃(晋国后来的大后方)、绛(晋都)周边的一系列关隘城堡。他搞的是标准化建造,夯土版筑城墙、壕沟、望楼一应俱全。他经常亲自下工地检查,拿着木尺戳戳城墙厚度,踹几脚木桩稳不稳,扯着嗓子吼:“这边地基给我挖深点!那边城垛砌密实喽!想省料糊弄老子?门都没有!这城是要传给子孙的!” 活脱包工头附体。
? 安民分地稳人心: 对于老实种地的原住民和新征服区域顺服的百姓,姬仇的政策堪称“移民定居大礼包”。分地! 按人头分良田!而且是“授田制”,长期归你使用,只缴国税。减税!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保护! 屯田军就驻扎在新城边,保证没有不开眼的戎人或流寇来骚扰你的庄稼和婆娘。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原本提心吊胆的老百姓发现:嗯?跟着这位凶巴巴但实在的“姬包工头”,好像比跟着以前那些假仁假义或者穷凶极恶的诸侯酋长强多了?于是,人心迅速安定,晋国的劳动力队伍也滚雪球般壮大。老百姓自发编了顺口溜:“要致富,找姬仇!分田地,有房住!凶是凶,好过戎!”
? 搞活经济聚财富: 姬仇是粗中有细。打仗拆家需要钱粮,安置百姓也需要钱粮。他敏锐地抓住晋国的地理优势——背靠吕梁山,矿产资源(盐、铜)丰富;面临汾、涑(sù)河,水路交通便利。他大力鼓励和支持工商业:“那个做陶器的王家?好好干!做出好罐子卖到洛邑去,老子给你免税一年!”“李家你跑商队去西边?行!路上土匪多?老子派几个精锐便衣甲士给你当镖师!货卖出去别忘了给老子带点西边的青铜器样子回来!” 晋地的手工业(制陶、铸铜)和商贸在他的默许甚至鼓励下蓬勃发展,钱袋子迅速鼓了起来,为他持续“拆建”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
当晋文侯姬仇走完他五十五载的人生路时(公元前746年),他给儿子留下的,绝不仅仅是晋国这个诸侯之位。
他留下的,是如磐石般稳固的晋国根基——西部犬戎势力被扫荡一空,再难对大周西部(实质上是对晋国)构成致命威胁。晋国的疆域,已经从当初汾水中下游一块略显逼仄的地盘,拓展成了一个涵盖了几乎整个山西南部盆地的庞然大物,山河表里,易守难攻,粮仓遍地。晋国人不再是那个提心吊胆、担心戎族铁骑随时踹门的小国寡民,而是昂首挺胸的“侯伯之民”。
他留下的,是如日中天的晋国声望——周平王那一声“再造之恩”的“侯伯”封号不是白给的。整个周朝世界(尽管早已残破),谁不知道晋文侯姬仇?是他把行将灭亡的王室从鬼门关拖回人间,是他代表“周礼”将最凶悍的戎人按在地上摩擦。晋国,在法理上成为周王室在西方的代言人,在实力上成为了西半个天下的超级强权。
他留下的,更是堪称范本的“姬氏创业指南”——这本指南的核心奥义就俩字:务实!
? 能屈能伸: 天子哭鼻子的时候,该吼就得吼,该架着跑路就得架着跑路,别端着虚架子等死。
? 抓住风口: 天子破产,王室搬家,诸侯观望,这就是天大的风口!别人避之不及的烂摊子,老子接过来,就能换来一张价值千金的营业执照(侯伯)!
? 执行力是爹: 计划再好,口号再响,都不如撸起袖子真干!搬家得雷厉风行,拆违章建筑(戎族)要快准狠,搞基建(建城安置)要保质保量。执行力强,则乱世可定。
? 拳头与馒头: 没有强大的武力(拆迁大队),地盘保不住;没有稳定的民生(分地减税、发展经济),人心聚不拢。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 实用主义万岁: 管你什么虚头巴脑的“王道”、“仁德”,在这世道,能活下来、能发展、能让百姓安生、能开疆拓土的,就是好道!用顺口溜能安民心,该用就用;做商人能提供税赋,该扶就扶;城墙要厚才结实,该加料就加料!
姬仇,这位历史上最硬核的“搬家队长”兼“拆迁办主任”,用他粗砺、务实而高效的“创业”生涯,奠定了晋国百年霸业的第一块、也是最沉最稳的基石。后人记住了他的功绩,也记住了他的风格:彪悍,不需要解释;创业,讲的就是一个实诚!晋国之强,自此而始。他的故事告诉后人:所谓“再造”之功,有时只需要一个不怕麻烦、敢吼天子、能打能拆又能建的猛人,就够了!
喜欢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请大家收藏:(m.20xs.org)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