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一听,茅塞顿开!
“哦!!!!!!”
这太对他的胃口了!
这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治国方针!
不用天天熬夜开会,不用琢磨奇葩政策,只要……啥也不干?
于是,他在齐国全力推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
当了九年齐相,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纷纷夸他是“贤相”。
在这九年里,他完成了从“战场卷王”到“治国咸鱼”的华丽转型,并且深深爱上了这种“躺赢”的工作方式。
终极“摸鱼”时刻:入朝为相,萧规曹随!
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老大汉朝丞相萧何去世了。
消息传到齐国,曹参立刻对门客说:“快!收拾行李!准备进京!我要当丞相了!”
果然,没过几天,朝廷的使者就到了,召他回长安接任相国。
曹参上任后,大家都瞪大眼睛看着,期待新官上任三把火。
结果他的第一把火,就让所有人傻眼了:
? 所有萧何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全部保留,一个字都不改。
? 所有萧何任命的官员,全部留用,一个都不动。
他自己呢?
天天从早到晚就干一件事:喝酒。
朝廷里的大臣和下属们看不懂了,纷纷跑来想找他谈谈工作,提点新建议。
曹参的反应是:绝不说“不”!
他热情地拉着来人:“哎呀,工作的事不急,先喝酒!喝酒!”
把人灌得酩酊大醉,啥正事也说不成。
第二天还想来?
接着喝!
久而久之,大家都摸清规律了:曹丞相办公室就是个酒吧,谈不了正事。
连他相府的后花园,都成了下属们白天喝酒、唱歌、喧哗的场所。
其他官员看不下去,就请曹参去逛一圈,意思一下,管一管。
结果曹参去了之后,非但没管,反而叫人拿来酒,坐下跟他们一起喝了起来!
喝高兴了,还跟着一起唱歌喧哗!
彻底没救了!
老板约谈:汉惠帝的困惑!?!
眼看丞相天天在办公室开派对,年轻的小皇帝汉惠帝刘盈坐不住了。
他心想:“老曹啊老曹,先帝让你辅佐我,你这不是欺负我年轻吗?”
但他不好意思直接批评老臣,就把曹参的儿子曹窋叫来(曹窋在宫里当中大夫),对他说:“你回家的时候,找个机会私下问问你爹:‘高祖刚去世,皇上年轻,您当丞相,天天喝酒,是怎么忧国忧民的?’”
曹窋放假回家,就找了个机会,按照惠帝的意思委婉地问了曹参。
结果曹参大怒,抄起鞭子就抽了儿子两百下,骂道:“滚回去伺候你的皇上!天下大事不是你该议论的!”
曹窋委屈巴巴地回宫告诉了惠帝。
惠帝也火了,这老曹也太不给面子了!
下次上朝时,惠帝就责怪曹参:“是我让曹窋问你的,你怎么把他打了一顿?”
曹参赶紧脱帽谢罪,然后问了一句灵魂拷问:“陛下您自己觉得,跟先帝(刘邦)比,谁更圣明?”
惠帝:“我哪敢跟先帝比!”
曹参又问:“那陛下觉得,我跟萧何萧丞相比,谁更能干?”
惠帝:“emmmm……你好像不如萧丞相。”
曹参一拍大腿:“陛下说得对啊!先帝和萧何平定了天下,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现在陛下垂拱而治,我们臣下恪守职责,遵循旧章,不就好了吗?”
惠帝一听,恍然大悟:“哦!!!有道理啊!好了,你接着喝酒去吧!”
这就是成语“萧规曹随”的由来。
曹参的“摸鱼”,不是真的躺平摆烂,而是一种极其高明的政治智慧:
1. 尊重前任:萧何的政策是经过考验的,最适合汉初休养生息。
2. 保持稳定:朝令夕改才是大忌,不折腾就是最好的发展。
3. 抓大放小:皇帝和丞相把握好方向,具体事务放手让各司其职的官员去做。
他用一种看似极端的方式,扞卫了汉初最重要的基本国策,为“文景之治”的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吃瓜总结——
曹参的一生,是一场从“拼命卷”到“智慧躺”的华丽蜕变。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
1.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正确的战略方向(休养生息)上躺平,胜过在错误的方向上瞎折腾。
2. 最好的管理,有时是少管理:信任前任的规划,信任下属的执行力。
3. 职场终极智慧:不争即是争:不和老板争辩,不和同事争功,不和下属争权。
反而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美名。
4.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萧何累死了,曹参喝酒快活,活得长,还青史留名。
这对比太鲜明了。
曹参,这位大汉的“躺平宗师”,用他的实践向我们证明了:有时候,“无为”恰恰是最顶级的“为”。
喜欢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请大家收藏:(m.20xs.org)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