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来,朝廷震动。
景帝面临巨大压力:
1. 外部军事压力:叛军来势汹汹。
2. 内部政治压力:他的老臣袁盎(晁错的政敌)和窦婴(外戚)趁机进言,说只要杀了晁错,叛军就没了借口,自然会退兵。
景帝动摇了。
他可能想试探一下,是否能用最小的代价(晁错的人头)平息事态。
于是,他批准将晁错腰斩于东市。(这是景帝一生中备受争议的决策。)
然而,叛军非但没退兵,刘濞反而公开自称“我已为东帝”!
景帝这才明白,叛乱的根本目标是皇位,清君侧只是借口。
他彻底抛弃幻想,决心武力镇压。
他做了两个关键决定:
1. 启用“救火队长”:任命周亚夫(周勃之子)为太尉,全权指挥平叛。
2. 稳住后勤与侧翼:派窦婴驻守荥阳,保卫粮仓和战略要地;
同时诛杀内应,处决了与叛军勾结的吴楚两国在长安的质子。
周亚夫不愧是名将之后,他采取了极其高明且大胆的战略:
1. 放弃梁国:叛军主力正在猛攻梁王刘武(景帝亲弟弟)的国都睢阳。
周亚夫不直接救梁,而是避实击虚,绕道进军,切断叛军粮道。
2. 坚守不战:任凭梁王天天求救,任凭叛军挑战,他就是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目的是拖垮叛军。
3. 一击制胜:待叛军粮草耗尽、士气低落时,周亚夫发动总攻,大破吴楚联军。
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楚王刘戊自杀。
仅用三个月,这场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就被平定了。
平叛后,景帝立刻着手“术后康复”,从根本上削弱诸侯势力:
1. 推恩令的雏形:下令诸侯王死后,其封地必须分给所有儿子(而不仅仅是嫡长子),让大国自动不断变小。
2. 收回人事权:诸侯国四百石以上官员的任免权收归中央,诸侯王只能享受租税,成为“富贵闲人”。
3. 缩减王国机构:降低诸侯国官僚的品级和编制。
经过这番改革,诸侯王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真正的中央集权得以确立。
汉景帝刘启,常被其父文帝和其子武帝的光环所掩盖,但他实际上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 承前:他完美继承了文帝的“休养生息”政策,继续轻徭薄赋,使得“文景之治”的富庶达到顶峰。
? 启后:他以果断甚至冷酷的手段,解决了困扰汉初半个多世纪的诸侯王问题!
为儿子汉武帝刘彻接下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北击匈奴、开疆拓土,扫清了最大的内部障碍。
他或许不如文帝仁厚,不如武帝雄才大略,但他用一场精准、快速的内科手术,完成了帝国从“松散联邦”到“高度集权”的关键转型。
可以说,没有景帝的“铁腕削藩”,就没有武帝的“大汉雄风”。
喜欢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请大家收藏:(m.20xs.org)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