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襄公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决定在为鲁桓公夫妇送行的宴会上动手。他派人邀请鲁桓公参加宴会,并在宴会上安排了大量的美酒佳肴,试图将鲁桓公灌醉。鲁桓公虽然心中充满了愤怒,但他也不想在齐国与齐襄公发生冲突,以免引起两国之间的战争。于是,他强忍着心中的不快,参加了宴会。
在宴会上,齐襄公亲自向鲁桓公敬酒,他一边敬酒,一边说着各种讨好的话,试图让鲁桓公放松警惕。鲁桓公为了不暴露自己已经知道他们私情的事情,也只能勉强应付着。然而,他毕竟心中有事,酒喝得并不多。齐襄公见鲁桓公没有喝醉的迹象,心中十分着急,他不断地向身边的人使眼色,示意他们想办法让鲁桓公多喝酒。
在众人的轮番劝酒下,鲁桓公终于不胜酒力,渐渐有了醉意。齐襄公见时机已到,便让自己的得力手下,大力士彭生,将鲁桓公扶上车,送他回住处。彭生心领神会,他将鲁桓公扶上车后,趁着周围没有人注意,突然发力,用自己的双臂紧紧地勒住鲁桓公的胸部。鲁桓公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他想要挣扎,但此时的他已经醉得无力反抗。随着 “咔嚓” 几声清脆的声响,鲁桓公的肋骨被彭生一根一根地勒断,他的口中喷出鲜血,当场气绝身亡。
彭生将鲁桓公杀死后,迅速将他的尸体整理好,然后驾车回到了鲁桓公的住处。他对外宣称,鲁桓公是因为饮酒过量,在车内呕吐时,不小心窒息而死。齐襄公得知鲁桓公已死的消息后,假装悲痛万分,他亲自前往鲁桓公的住处,对鲁桓公的死表示哀悼,并表示一定会彻查此事,给鲁国一个交代。
然而,鲁国人并不相信齐襄公的说法。他们对鲁桓公的死因产生了怀疑,并派人对齐桓公的尸体进行了检查。经过检查,他们发现鲁桓公的肋骨有多处骨折,显然是被人故意杀害的。鲁国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举国上下一片愤怒,他们纷纷要求齐国给个说法,严惩凶手。
齐襄公面对鲁国人的强烈抗议,感到十分棘手。他知道,如果不妥善处理这件事情,将会引发两国之间的战争。于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彭生作为替罪羊,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他的身上。他下令将彭生处死,并向鲁国表示,这是对鲁桓公之死的惩罚,希望鲁国能够原谅齐国。
鲁国虽然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但他们也知道,齐国国力强大,自己根本不是齐国的对手。如果真的与齐国开战,鲁国将会遭受巨大的损失。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接受齐襄公的处理结果。而齐文姜,在鲁桓公死后,因为害怕鲁国的报复,不敢回到鲁国,只能留在齐国,继续与齐襄公保持着不正当的关系。
齐文姜与齐襄公的这段不*之恋,以鲁桓公的死亡为代价,暂时得以继续。然而,他们的行为却引起了天下人的唾弃和谴责,他们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的罪人。而这场因欲望引发的悲剧,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必将受到历史的审判。
六、舆论与影响:备受争议的人生
(一)舆论哗然,声名狼藉
齐文姜与齐襄公的*伦行为,在当时的社会中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在那个极其重视伦理道德和宗法制度的时代,这种违背*伦的行为被视为大逆不道,是对社会公序良俗面临的严峻挑战。
齐国的百姓们得知此事后,纷纷感到震惊和愤怒。他们无法容忍本国公主和国君行此等卑劣之事,认为这是对齐国尊严和荣誉的极大玷污。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议论纷纷,对齐文姜和齐襄公的行为进行谴责。一些人甚至在私下里诅咒他们,希望他们能受到应有的惩罚。
而在鲁国,民众的反应更是强烈。鲁桓公的死,让鲁国人对齐文姜充满了仇恨。他们认为齐文姜是导致鲁桓公死亡的罪魁祸首,她的不*之恋不仅背叛了鲁桓公,也给鲁国带来了巨大的耻辱。鲁国人将齐文姜视为国家的罪人,对她的名字都避之不及。在鲁国的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齐文姜的负面传说和故事,她的形象被彻底妖魔化。
不仅如此,当时各诸侯国之间也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了这一丑闻。这一事件成为了各国之间茶余饭后的谈资,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他诸侯国的国君和贵族们,纷纷对齐国和鲁国的这一事件表示谴责,认为这是对整个诸侯社会的道德冲击。他们担心这种不伦行为会引发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到各国之间的稳定和秩序。
在文学作品中,齐文姜的行为也遭到了无情的批判。《诗经》作为当时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重要文学作品,对齐文姜与齐襄公的*伦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批判。如《齐风?南山》中写道:“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诗中以南山的高大和雄狐的徘徊,来比喻齐襄公的淫乱和贪婪,讽刺齐文姜在嫁给鲁桓公后,仍然与齐襄公旧情复燃,不知廉耻。又如《齐风?载驱》中描述:“载驱薄薄,簟茀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生动地描绘了齐文姜与齐襄公幽会时乘车疾驰在鲁国道路上的情景,表达了对他们行为的不齿和愤怒。这些诗歌在当时广泛流传,进一步加深了齐文姜在人们心中的负面形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