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士气正盛的秦军,李牧深知不能贸然出击。他仔细观察着秦军的动向,分析着双方的形势。他发现,秦军虽然连胜,但长途跋涉,已经疲惫不堪,而且他们深入赵国境内,补给线拉长,后勤保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赵军则以逸待劳,占据着地利优势。于是,李牧制定了一套 “驻垒固守、伺机反攻” 的战略方针。他命令士兵们筑起坚固的营垒,坚守不出,无论秦军如何挑衅,都不为所动。他要等待秦军疲惫懈怠,露出破绽,然后再给予他们致命的一击。
秦军主帅桓齮见赵军坚守不出,心中十分焦急。他深知秦军不宜久战,必须尽快速战速决。于是,他决定采用 “围点打援” 的战术,率领秦军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前往救援。他认为,只要赵军离开坚固的营垒,在运动中就可以将其一举歼灭。
李牧看穿了桓齮的计谋,他不为所动。他对将领们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 他坚守自己的战略方针,继续让士兵们在营垒中养精蓄锐。同时,他密切关注着秦军的一举一动,等待着最佳的反击时机。
当秦军主力前往肥下后,李牧敏锐地察觉到,秦军大营的防守必定空虚。他当机立断,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他挑选了一支精锐的部队,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地向秦军大营逼近。当他们接近秦军大营时,秦军还在睡梦中,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毫无察觉。李牧一声令下,赵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入秦军大营,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秦军大营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留守的秦军根本无法抵挡赵军的猛烈攻击。赵军迅速攻占了秦军大营,俘获了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
桓齮得知大营被袭,大惊失色。他急忙率领秦军主力回救。李牧早已料到桓齮会回救,他提前部署了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李牧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赵军的士兵们士气高昂,他们奋勇杀敌,喊杀声震天。在赵军的三面夹击下,秦军陷入了绝境,他们四处逃窜,死伤无数。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秦军大败。桓齮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李牧凭借着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神箭战术,成功地击败了秦军,取得了肥之战的胜利。这场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赵国军民的士气,也让秦国认识到了李牧的厉害。赵王迁对李牧的战功大为赞赏,他称李牧为 “寡人的白起”,并封他为武安君。
公元前 232 年,秦王嬴政再次派将领率领秦军兵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由邺向北而上,准备直接渡过漳水进逼邯郸;另一路由嬴政亲自挂帅,由上党出井陉,企图对邯郸进行前后夹击。面对秦军的再次进攻,李牧冷静应对,他采取了 “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的对策。他命令司马尚在邯郸南驻守长城一线,抵御秦军的南路进攻;自己则亲自率领主力北进,反击秦军的北路进攻。
在番吾附近,李牧率领的赵军与秦军相遇。李牧身先士卒,他骑着一匹矫健的战马,手持长弓,冲入敌阵。他的箭术依然精准无比,每一箭都能射中秦军的要害。在他的带领下,赵军士气大振,他们如潮水般向秦军发起了猛攻。秦军被赵军的猛烈攻击打得措手不及,他们节节败退。李牧督军猛攻,不给秦军任何喘息的机会。经过一番激战,秦军大败而退。
随后,李牧回师邯郸,又与司马尚合军击退了南路进攻的秦军。这场战役,史称 “番吾之战”。在这场战役中,李牧再次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神箭战术。他的指挥如臂使指,让赵军在战场上发挥出了最大的战斗力。他的神箭更是让秦军闻风丧胆,成为了秦军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
暗箭难防:英雄的悲惨落幕
公元前 229 年,赵国,这个在战火中挣扎的国家,再次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秦国,这个虎狼之邦,在统一六国的野心驱使下,再次对赵国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这一次,秦国派出了名将王翦,率领着数十万秦军,如汹涌的潮水般扑向赵国。
面对秦国的强大攻势,李牧再次挺身而出,肩负起了保卫赵国的重任。他深知,这将是一场无比艰难的战斗,但他毫不畏惧,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信念,率领着赵军与秦军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在战场上,李牧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智慧和指挥才能。他巧妙地利用地形,构筑了坚固的防线,有效地阻挡了秦军的进攻。他还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时而主动出击,时而坚守不出,让秦军摸不着头脑。在他的带领下,赵军士气高昂,他们奋勇杀敌,与秦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然而,李牧没有想到,真正的危险并非来自于战场上的敌人,而是来自于赵国国内的阴谋。秦国深知,李牧是他们灭赵的最大障碍,于是,他们决定采用反间计,企图除掉李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