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策略的指导下,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赵军便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不敢出战。如此过了好几年,人马物资都没有什么损失。然而,匈奴却认为李牧胆小怯懦,就连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觉得自己的主将胆小怕事。赵王得知后,责备李牧,但李牧依然如故。赵王大怒,将他召回,派别人代他领兵。此后一年多里,匈奴每次来侵犯,赵军就出兵交战,可出兵交战屡次失利,损失伤亡惨重,边境上也无法正常耕田、放牧。赵王无奈,只好再次请李牧出任边将。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一再强使李牧出来,让他领兵。李牧说:“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才敢奉命。” 赵王只好答应他的要求。
李牧再次来到边境,一切照旧。匈奴好几年都一无所获,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而边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赏赐却无用武之地,都渴望打一仗。李牧见时机成熟,便开始精心筹备一场大战。他准备了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同时,他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民满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时,李牧就假装失败,故意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单于听到这种情况,以为赵军不堪一击,便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许多奇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打得匈奴措手不及,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仓皇逃窜。此后十多年,匈奴再也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李牧不仅在抗击匈奴的战场上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抵御秦国的进攻中,也同样大放异彩。公元前 234 年,秦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武城,杀赵将扈辄,斩杀赵军十万。公元前 233 年,桓齮又乘胜进击,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直向邯郸进军,赵国形势危急。赵王迁急忙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
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他深知秦军连续获胜,士气正盛,如仓促迎战,很难取胜。于是,他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桓齮见赵军坚守不出,认为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便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俟其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他说 “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 “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因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趁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便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他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大破秦军。桓齮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 。
公元前 232 年,秦王嬴政再次派秦军入侵,秦军兵分两路攻赵。李牧决心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他在南线凭借漳水及赵长城为依托,进行坚守防御,抵御秦军一部兵力由邺北上的进攻;在北线则集中主力,迎击秦军自上党出井陉的主力部队。经过一番激战,李牧率军成功击败秦军,迫使秦军撤兵而回。
然而,李牧的赫赫战功并没有为他带来善终。公元前 229 年,秦国再次大举攻赵,王翦率领上党郡兵卒直下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兵卒进围赵都邯郸。赵派李牧、司马尚带领大军抵御。面对李牧这样的劲敌,王翦深知难以在战场上轻易取胜,于是向秦王嬴政提议采用反间计。秦王嬴政采纳了王翦的建议,派奸细携带重金潜入赵国都城邯郸,收买了赵王迁的宠臣郭开。郭开为了一己私利,在赵王迁面前散布谣言,说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昏聩的赵王迁不加调查证实,就轻易相信了这些谣言,立即派人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
李牧深知此时临阵换将对赵国的危害,他秉持着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的原则,为了赵国的社稷和军民计,拒绝交出兵权。赵王迁见李牧抗命,更加坚信李牧有谋反之心,于是暗中布置圈套,将李牧捕获并斩杀,同时废弃不用司马尚。李牧的死,让赵国失去了最后一根支柱,赵国的命运也从此急转直下。李牧死后不久,王翦率领秦军大破赵军,俘虏了赵王迁,赵国宣告灭亡 。
项燕:楚国最后的坚守,兵败身死
在战国末年的硝烟中,项燕,这位楚国的名将,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楚国最后的天空。他出身于楚国的贵族世家,项氏一族世代为楚将,在楚国的军事舞台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项燕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军事熏陶,熟读兵书,深谙兵法之道,且武艺高强,心怀壮志,立志要为楚国的安危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